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中國女乒:世界冠軍的“洪荒之力”從何而來?

2017-06-29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丁寧,你今天早上沒吃雞蛋啊。”

        “王姨,我不太想吃。”

        “要不你吃一個蛋黃吧,把蛋清給我。”

        3分鐘后。

        “你真的不吃一個嗎?”

        ……

        當這樣的問題以3分鐘一次的間隔第五次問起的時候,丁寧乖乖地拿了一個雞蛋,吃了下去--這是不久前新華社記者探訪國家女子乒乓球隊湖北黃石訓練基地偶遇的一幕。

        “她從來不急,也不會強迫我們,但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丁寧口中的“她”,就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

        “我第一次對她產生很深的印象,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前的封閉訓練。她弄了一個煤爐子,蹲在地上給運動員煲湯。”中國國家女子乒乓球隊教練李隼回憶。

        王宜給乒乓球隊“量身定制”的“抗疲勞湯”成為營養食療的“明星”,實際上當時王宜一共準備了六種湯,“失眠、盜汗、疲勞、恢復體能等問題都要解決”。

        煲湯已是王宜進行的一次“戰略調整”。初進乒乓球隊時,她和其他同行一樣,試圖對隊員的三餐進行熱量、營養素的分配,做出“高大上”的營養餐。

        “1997年我們集訓時,基地曾給運動員提供當時很先進的營養配餐,一根香蕉、一份牛肉等,但因為口味和品種單一,運動員不愿吃,甚至影響訓練質量。”女乒國家隊廚師張力富說。

        而在王宜看來,她雖然是球隊的營養指導,但需要面對的問題很多。“比如運動員咳嗽、失眠等,為防止誤服興奮劑,不能用藥,更多要靠‘藥食同源’的辦法。”

        王宜是中醫,運動員們喝下她煲的湯后總會認真地問:“你要給我吃藥嗎?”

        “要想獲得教練組和這些運動員的信任,我必須改變思路,把‘藥食同源’的食材逐步加入運動員的日常飯菜,逐步探索更加生活化、更利于接受的方式。”通過中國傳統醫學“五色”“五味”等理論,王宜逐漸摸索出一套觀察運動員狀態的方法。

        “運動員要是有內熱,肯定喜歡吃涼的東西,反之亦然。”自此,王宜每天都在餐廳里觀察運動員的取食情況,結合他們的訓練情況,判斷運動員的體能和心理狀態。

        “不少運動員都偏食,而一旦進入緊張的備戰狀態,讓她們吃不喜歡的東西,很可能就不吃。”李隼說,“這時,王姨就讓運動員標示出自己愛吃的品種,在這個范圍里找到最合適的搭配。”王宜說:“不干預飲食是最高境界。”

        在教練組的支持下,王宜給運動員們開辦健康課堂,為他們量身打造個性化飲食方案。“每個人體質不同,王宜會告訴不同的人搭配不同的品種。”已被“熏陶”了十多年的丁寧會非常自覺地按照王宜的要求飲食,“不用刻意去吃什么或不吃什么,開開心心地就完成了調理”。

        在湖北黃石訓練基地,張力富為備戰各項賽事的女乒健將們準備好豐盛早餐。“每天的蔬菜、水果、肉類、主食等各種食材保證在40種左右,做法也非常生活化。”張力富說,王宜不在時,他也會問問運動員們口味如何,監督她們的進餐情況。

        李隼認為,中醫食療的“神奇”在于“通過日常飲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運動員的身體長時間保持在平穩、良好的狀態,自然遠離傷病”。

        “‘興奮劑’是專業運動員時刻注意的‘紅線’,任何藥物都不能隨便使用。用傳統中醫食療手段,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中國乒乓球隊領隊黃飚說。

女子乒乓球世界冠軍、奧運冠軍丁寧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女子乒乓球世界冠軍、奧運冠軍丁寧正在接受按摩等中醫治療。

        湖北黃石乒乓球訓練基地國乒餐廳,女子乒乓球世界冠軍、奧運冠軍丁寧在選擇餐食。

中國女子乒乓球隊教練李隼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

        中國乒乓球隊醫務組組長尚學東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湖北黃石乒乓球訓練基地國乒餐廳,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運動員們在進餐。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