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軟件,如何定義未來

2017-07-02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6月29日-7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上,無處不在的軟件以共享單車、智能鋼琴、純電動汽車等炫酷的科技產品為載體走入人們的視野,又帶著人們走向未來智能時代的暢想。

        軟件定義的時代已經到來。 

        軟件正滲透生活

        “雙十一”電商購物節、人工智能AlphaGo戰勝人類圍棋高手、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這些社會熱點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技術,那就是軟件。

        在城市街頭,一輛輛手機解鎖即可輕松騎行的共享單車備受人們喜愛,已成為當前流行的“最后一公里”代步出行工具?稍,這些看似簡單的自行車其實是集成多項軟件技術的智能產品,比如摩拜單車就擁有智能鎖等近30項專利技術。

        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出行方式。汽車變成一個由諸多軟件控制的智能終端,能智能召喚、自動泊車、駛入駛出高速路段……特斯拉汽車的這些日常功能意味著,自動輔助駕駛階段已經到來,或許自動駕駛也即將在不遠的未來實現。

        “可以想象,未來交通功能可能會是汽車最基礎的功能。汽車或許會‘變身’成一個移動辦公室或娛樂系統,甚至移動社交場所。”特斯拉中國區副總裁陶琳說,智能車聯網將成為一個更大的智能終端,并帶來智能交通的深刻發展。

        打車軟件的出現讓網約車服務成為交通出行中的共享模式,互聯網、物聯網技術讓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成為日常,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讓電視機等家用電器變得智能化……隨著軟件產業生態的持續深入變化,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涌現并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各層面。

        軟件正改變產業

        2016年“雙十一”當天,阿里巴巴的線上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當晚大屏幕進行著數據實時直播,實現了海量數據流暢的實時滾動。在軟博會的展廳內,阿里云高級產品專家鄭瑞鵬告訴記者,這依賴于大數據開發套件、分析型數據庫、流計算等后端技術服務。

        軟件和信息技術對于傳統產業升級、工業應用提升產生了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介紹,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商用的起步,軟件產品開始走向服務化、網絡化。例如,汽車領域的工業軟件比重持續增加,有的已占到了全車成本的40%以上。

        如今,大多數傳統企業都在嘗試互聯網化轉型。三一集團通過“樹根互聯”這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故障維修2小時內到現場,24小時內完成;易損件備件呆滯庫存低于同行業40%以上,每年為下游經銷商降低備件庫存超過3億元”等創新成果。

        三一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賀東東說:“在2011年工程機械市場下滑局面的時候,我們就意識到唯一的出路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向智能制造方向去提升。”

        不僅如此,軟件和信息技術也將對城市賦能,未來城市運行將基于智能設施實現“自管理、自運行、自優化”。北京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舉例說,今后視頻系統可以對特定人群自動發現、跟蹤、上傳信息到城市“大腦”,然后更精準及時地采取安全管理措施。

        軟件催生新經濟模式

        在進入信息社會的新時期,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離不開軟件,金融、通信、電力等領域重要信息系統運行和業務創新需要軟件的承載和驅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發展都離不開軟件技術的進步和推動。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李冠宇指出,軟件正帶動產品業態模式不斷創新,催生了多種新型經濟模式,開啟了數字發展的新局面。

        “分享經濟、o2o等新模式促進了供需精準對接,帶動傳統消費升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所所長魯春叢分析指出,智能化制造、網絡化生產、協同化研發等新生產模式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全球范圍內,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能帶動國民經濟增長300多億元。

        對于軟件行業的未來發展,梅宏認為,應將軟件應用到各個行業和工業體系,構建自主可控的軟件體系,推進開源軟件的生態建設,并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