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這樣的街道才是‘首都范兒’”——北京老城“繡花”記

2017-09-12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圖文互動)(1)“這樣的街道才是‘首都范兒’”——北京老城“繡花”記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北京西城區達智 橋胡同整修前的模樣(資料照片);下圖為整修一新的達智橋胡同(新華社記者李欣9月5日攝)。 2017年4月,《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出臺,對北京東西城2435條背街小巷提出了無私搭亂建、無開 墻打洞、無亂停車、無亂搭架空線、創建文明街區等“十無一創建”3年治理計劃。 5個月過去,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得怎樣?百姓感受如何?記者走進北京老城胡同實地探訪。

        違建拆除了,開墻打洞封堵了,架空線開始入地了,胡同安靜了……

        “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代會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說。

        4月,《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 年)行動方案》迅即出臺,對北京東西城2435條背街小巷提出了無私搭亂建、無開墻打洞、無亂停車、無亂搭架空線、創建文明街區等“十無一創建”3年治理 計劃,2000多名干部成為街巷長,化身“城市繡娘”。

        5個月過去,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得怎樣?百姓感受如何?記者走進北京老城胡同實地探訪。

        小巷管家:“以前都不好意思邀請親戚朋友來串門”

        “沒想到這次治理會這么徹底,這么細致,現在簡直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東城區龍潭街道夕照寺西里南區,老住戶梁萍感慨萬千。

        照片上,這片只有3棟老樓的社區曾被297處違建包圍,進出社區的雙向車道被兩側違建擠成只容一輛三輪車通行的“羊腸小道”。

        如今,這里經過半年多整治面貌煥然一新:違建拆除,路面拓寬,兩側擺放著花箱,還多了塊綠茵茵的草坪;原來亂停亂放的機動車也有序停放到專門的停車位。

        大街是城市的“面子”,小巷則是“里子”。有面子,也要有里子。

        動員部署、街巷巡查、和居民溝通、科學規劃……5個月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

        “我在這住了近40年,以前都不好意思邀請親戚朋友來串門,因為門前的環境太差了。”梁萍說,“做夢都沒想到家門口能變得這么漂亮!”

        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繼實施街巷長制后,龍潭街道率先推行“小巷管家”,邀請社區群眾共治。梁萍主動報名當上了“管家”,每天在社區巡視,發現問題,能解決的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上報……

        胡同居民:“感覺天都變亮了”

        “這條胡同一治理好,感覺天都變亮了。”在西城區達智橋胡同生活了幾十年的袁繼生老人感嘆。

        胡同只有186米長,整治前數十家店鋪、攤位林立,遮陽傘一把挨著一把,原本可容兩輛車并行的胡同,行人只能排著隊走,居民出門只能看到“一線天”。

        如今,違建拆除,店外經營和擺攤行為被清理,房屋外立面被修繕,道路重鋪,胡同變得敞亮。

        胡同里,停放著幾輛轎車,還不時有車鳴笛通過……廣內街道科長、達智橋胡同街長高波說,胡同里雖只有10輛車,停車問題已成頭等大事,為此多次協調溝通。

        “馬上就要落實了。”高波興奮地說,“等停車問題解決,這條胡同就基本治理好了。”

        胡同里,坐落著著名的“公車上書”紀念地楊椒山祠。院落完全騰退后,這里將恢復歷史風貌……

        西城區前門西河沿街長1150米,至今仍保留著正乙祠戲樓等老建筑。這里亂停車、戶外占道經營等問題也一度非常突出,居民反映強烈。

        今年以來,大柵欄街道加強胡同內機動車整治、禁停,協調周邊企業停車場供居民停車,基本解決了機動車亂停占道問題。

        胡同寬敞,沒有架空線,天空干干凈凈,最東頭的正陽門城樓清晰可見。

        “這條街通通透透、規規整整,讓人看了就心里舒服,這樣的街道才是‘首都范兒’。”85歲的陳福茂在這里住了40多年,滿是自豪。

        城管委主任:“未來的北京,將充分體現出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

        北京,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名城……

        拆除違建36.2萬平方米,封堵開墻打洞8543處,拆除違章廣告牌匾4700余處,增加綠化植被9269平方米……數字枯燥卻有力:2017年以來,首都核心區已有1211條背街小巷啟動治理工作,其中189條達到無違建等“十無”標準。

        隨著治理工作快速推進,一條條街道、胡同“舊貌換新顏”:在前門,源自明代的三里河被重修,水繞庭院,勝似江南;在簋街,原本安全隱患眾多、環境衛生臟亂的街道被全面整治……

        不久前,北京核心區電力架空線入地改造工程已啟動。到今年年底,首都核心區將有800余條背街小巷告別空中“蜘蛛網”……

        “我們仰望的天空將不再是破碎的。”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說,“未來的北京,將充分體現出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成為一座既有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又有綠樹陰陰、鳥語花香的和諧宜居國際大都市。”

        海淀1032條、朝陽1505條……眼下,北京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正從東西城向城六區、城市副中心延伸。

        “背街小巷的治理才剛剛開始。”孫新軍說。

(圖文互動)(2)“這樣的街道才是‘首都范兒’”——北京老城“繡花”記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整修一新的北京 東城區夕照寺西里的小巷(新華社記者李欣9月5日攝);下圖為整修前的夕照寺西里雜亂的小巷(資料照片)。 2017年4月,《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出臺,對北京東西城2435條背街小巷提出了無私搭亂建、無開 墻打洞、無亂停車、無亂搭架空線、創建文明街區等“十無一創建”3年治理計劃。 5個月過去,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得怎樣?百姓感受如何?記者走進北京老城胡同實地探訪。

(圖文互動)(3)“這樣的街道才是‘首都范兒’”——北京老城“繡花”記

        在北京前門附近,源自明代的三里河被整修一新(9月5日攝)。 2017年4月,《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出臺,對北京東西城2435條背街小巷提出了無私搭亂建、無開 墻打洞、無亂停車、無亂搭架空線、創建文明街區等“十無一創建”3年治理計劃。 5個月過去,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得怎樣?百姓感受如何?記者走進北京老城胡同實地探訪。

(圖文互動)(4)“這樣的街道才是‘首都范兒’”——北京老城“繡花”記

        這是北京西城區佟麟閣路修建的立體停車場(9月5日攝)。 2017年4月,《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出臺,對北京東西城2435條背街小巷提出了無私搭亂建、無開 墻打洞、無亂停車、無亂搭架空線、創建文明街區等“十無一創建”3年治理計劃。 5個月過去,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得怎樣?百姓感受如何?記者走進北京老城胡同實地探訪。

(圖文互動)(5)“這樣的街道才是‘首都范兒’”——北京老城“繡花”記

        這是北京西城區椿樹園街道修建的老北京民俗雕塑(9月5日攝)。 2017年4月,《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出臺,對北京東西城2435條背街小巷提出了無私搭亂建、無開 墻打洞、無亂停車、無亂搭架空線、創建文明街區等“十無一創建”3年治理計劃。 5個月過去,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得怎樣?百姓感受如何?記者走進北京老城胡同實地探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