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賽選手正在進行數控機床操作工項目的角逐。
在“挑戰大工匠”的參賽選手操作下,龐大的機床也能干細活。昨天,“挑戰大工匠”數控機床項目中,參賽選手用代碼操控機床,在3小時內制作出一個既能當瓶塞,又能當打氣筒的酒瓶塞式打氣筒,間隙須控制在0.02毫米至0.04毫米之間。
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汽車樓數控操作車間里靜悄悄的,參賽選手站在各自的數控機床前,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屏幕,十幾條數據折線,密密麻麻,選手們不時在鍵盤上敲下一串串代碼,折線隨之改變走向,機床里正在被加工的方形金屬板漸漸變成圓形……
考題很苛刻——3小時內制作出一個酒瓶塞復合抽打氣筒,高度小于30厘米,最大直徑不超過7厘米,由手柄、氣缸體、活塞、單向閥、酒瓶塞、氣嘴等多個要求零件組成,成品的外形有選手的自主設計,并且可以更換“氣嘴”以適應各類用氣場合。
考核很全面。現場裁判告訴記者,數控車床實操是專業性很強的比賽項目,各位選手制作的順序、方法可能完全不同,但都要依靠輸入程序代碼來完成,不同形狀的零件有不同的代碼。此次比賽要求制作一個完整的成品而不是某個零件,這就要求選手要對成品制作有整體把握,并且融入自己的創新。比如氣缸體的外形要求選手自主設計并現場加工,但是氣缸體的內部尺寸必須符合大賽統一標準,尤其是活塞與氣缸體的內部間隙,必須控制在0.02毫米至0.04毫米之間,才能裝配成功。“既考選手的基本功又考選手的想象力,難度的確不小。”現場裁判謝小星說,“大工匠”就得既要有硬功夫,還要有匠心。
數控機床是現代制造業的關鍵設備,一個國家數控機床的產量和技術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這個國家的制造業水平和競爭力。“工匠精神也是一種勞模精神,社會需要有一批人,在非常枯燥的環境下堅持和冷冰冰的機器打交道,讓機床達到更高的精度就是挑戰自我的極限。”參賽選手吳廣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