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歷史課上畫坐標“串”起知識點

2017-12-1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體: ]

“我們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跳出知識點看知識點”,在近日開展的2017年西城區“教育科研月 ”活動中,教育圓桌小編聆聽了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分校一堂別開生面的“目標單元教學”歷史課。最吸引圓桌小編的是整個課程中信息傳遞方式的轉變,不再是以往歷史教學中慣用的“敲黑板”“劃重點”。

  “人生有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樣,要跳出知識點看知識點”,在這節初三的歷史復習課上,李美惠老師沒有在黑板上寫下密密麻麻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歷史知識點,而是用一個簡單的“坐標圖”替代。坐標圖的橫軸為中華民族從史前到民國在不同時期的名稱,豎軸為民族交融的方式,兩軸交叉則為“民族交融的意義”。“在你們整理的民族關系歷史上,出現過哪些民族?哪些民族現在還有?哪些已經消失了?”在這節課上,李美惠沒有打開書讓同學們“劃重點”,而是拿出了一張“探究工作紙”,引導大家探尋史實和史料背后的發展規律以及歷史價值。“工作紙”上是關于“民族交融”的“問題串”。

  “你們覺得游牧民族為什么要進行茶馬貿易呢?”“因為游牧民族吃的多是牛羊肉,需要通過喝茶來解解膩”;“他們平時吃果蔬較少,茶葉也可以補充維生素”;“飲茶也改變了他們喝冷水的習慣,開水泡茶,可以殺滅細菌,也就減少了被寄生蟲感染的機會。”師生們在互動中共同完成對歷史事件的解析。

  雖然老師沒有劃重點,但同學們通過“坐標圖”理清了這一歷史時期的基本脈絡,將一個歷史話題以結構圖的方式展現在“工作紙”上。“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單元教學,特別強調全局意識,關注知識點的整體性。”李美惠告訴圓桌小編。該校蔡偉校長介紹說,在“目標單元”教學方法指導下,學生們從繁冗的知識點中跳出來,在構建知識框架和學科方法上有了實際獲得。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