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作家莫言首為人藝編劇 《我們的荊軻》8月上演

2011-07-21  來源:千龍網(wǎng)
[字體: ]

 繼北京人藝在今夏連推兩部重磅大戲《家》和《喜劇的憂傷》之后,由作家莫言編劇的北京人藝原創(chuàng)話劇《我們的荊軻》也將于8月31日在首都劇場上演。對于這部取材于荊軻刺秦歷史故事的原創(chuàng)大戲,該劇導演任鳴表示將呈現(xiàn)給觀眾一種全新的視角。

  編劇莫言:一直對話劇有著深深的迷戀

  與著名作家聯(lián)手打造話劇對北京人藝來說也已不是第一次,作家劉恒編劇的《窩頭會館》的成功就驗證了文本在創(chuàng)作中的分量。而這次北京人藝請來了“一直對話劇有著深深迷戀”的莫言。

  雖然未能到場今天的新聞發(fā)布會,但莫言給劇組的一封信讓大家了解了他與話劇、與北京人藝的淵源。早在1978年,還在當兵的莫言就模仿話劇《于無聲處》創(chuàng)作了一個話劇劇本,雖然投稿未被采用而付之一炬,但這卻是莫言的文學處女作;1999年,莫言為空政話劇團編寫了小劇場話劇《霸王別姬》,演出地點正是北京人藝的實驗劇場。

  《我們的荊軻》創(chuàng)作于兩年前,首次寫作大劇場話劇,莫言自然用足了心思。他表示,《我們的荊軻》取材于《史記?刺客列傳》,人物和史實基本上忠實于原著,“但對人物行為的動機卻做了大膽的推度”,是一部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作品。

  導演任鳴:關鍵不是荊軻,而是我們

  荊軻刺秦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而《我們的荊軻》將呈現(xiàn)給觀眾一種全新的視角。正如導演任鳴所說的,關鍵不是荊軻,而是我們。

  “‘我們的’代表一種現(xiàn)代性,是我們的語言,我們的解讀,我們的思想,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角度。通過歷史題材,引發(fā)觀眾對當下生活或自身命運的聯(lián)想與思考,是這部戲的創(chuàng)作動因。”

  這樣一部重新解讀的歷史題材劇作,演起來也不是傳統(tǒng)歷史劇的路子。任鳴說:“肯定不會和人藝傳統(tǒng)歷史劇《蔡文姬》一樣,排演中具有很大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性。”至于是否會引來爭議,任鳴自信地表示,“好的作品永遠不乏爭議。”

  主演王斑:終于不演大少爺了

  有了好的劇本好的導演,在演員陣容方面,人藝則大膽起用了一批實力派青年演員:王斑飾荊軻、王雷和于震分別扮演太子丹和樊於期,此外,青年演員班贊、李勁峰、雷佳等齊齊加盟,讓這部歷史題材作品頓生新鮮感覺。

  王斑此次飾演這位歷史上最著名的劍客,直言“榮幸”。王斑堪稱人藝當紅實力派小生,《雷雨》中的周萍、《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哈姆雷特》中的王子等經(jīng)典劇目中的角色,讓王斑有了“大少爺專業(yè)戶”的別稱。他笑言:“這次演荊軻,終于不是大少爺了,死法比原來悲壯了些,我很欣慰。”

  主創(chuàng)人員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劇中唯一女性角色燕姬的扮演者新人宋軼,這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第一次登上人藝的舞臺就扮演女一號,這在人藝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據(jù)了解,宋軼曾在熱播影視劇《毛岸英》、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分別扮演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和香菱,均獲得了觀眾好評。

  人藝院長張和平表示,如此大膽啟用新人,一方面說明人物與演員的契合度比較高,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人藝的胸懷,希望人藝能夠成為更多年輕人成功的平臺。

  院長張和平:拒絕平庸

  對于話劇《我們的荊軻》,人藝院長張和平最擔心的是“能否接得住”。

  張和平告訴記者,今年是北京人藝的“大年”,到目前為止,新排的劇目就有三個:《家》、《喜劇的憂傷》和《我們的荊軻》。前者是為七一獻禮的重排經(jīng)典《家》,剛以300余萬票房完美收官;《喜劇的憂傷》改編自日本戲劇,雖然本周四才首演,但早在上周該劇票房已告售罄。“《我們的荊軻》在這么火的兩部大戲之后推出,我們的壓力不小。”張和平對劇組的要求只有四個字:拒絕平庸。

  對于這個看似“簡單”的要求,相信有了一度創(chuàng)作的劇本和二度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團隊,《我們的荊軻》這部有著當代視角的歷史劇絕對值得期待。該劇將于8月31日至9月25日最終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

 
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nèi)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lián)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lián)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