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朵“格桑花”石蕊、范亞楠、張環、張金玲、劉小文、李欣(從左至右),在青海玉樹結古鎮北京市政路橋控股玉樹援建工程指揮部鑫實公司項目部的宿舍里。
11月初,青海省玉樹州已是茫茫雪域,氣溫攝氏零下十幾度,含氧量僅是內地的60%。
北京援建玉樹幾乎清一色的男性援建隊伍里,市政路橋控股鑫實公司項目部卻盛開六朵“格桑花”——六位姑娘都是80后,都是主動報名“上樹”(援建者對上玉樹的戲稱)。
鑫實公司承擔結古鎮15公里的道路建設。項目經理趙明說:“項目部原計劃一個女的都不要,后來考慮到財務、后勤等崗位細致的女性更勝任,就決定先招兩個試試看。”范亞楠和石蕊是最先應征“上樹”的。
范亞楠在家不會做飯,更不關心柴米油鹽,卻在玉樹擔任后勤總管,管理兩個食堂、操心170多人的吃飯。“吃好了才能建出好工程。”她定期組織伙食會征求意見,和廚師訂菜譜,保證天天不重樣,每周有變化。范亞楠每周都要跑四五家菜攤,誰家的蔬菜最新鮮最便宜,她了然于心。每個職工的生日她都有記錄,給壽星訂蛋糕、做面條,讓他們像在家一樣。
技術部部長石蕊既做設計方案,又得和包工隊、監理打交道,就連征地拆遷都要出面協調。石蕊的電話24小時開機,不管多晚隨叫隨到,忙到凌晨一兩點是常事。“人家都喊我藏族妞。工地上都是急事,出門常來不及抹防曬霜,時間一長,干脆也不抹了。”
范亞楠和石蕊的出色工作,給了趙明信心,于是又陸續從北京總部招來張環、李欣、張金玲和劉小文四朵“格桑花”,負責財務和勞動力管理等。
勞動力管理員劉小文負責給11個施工隊的七八百名農民工發工資。農民工流動性大,每個月都有人員變動。劉小文要去施工隊逐一核對人數和身份,工人收工后去宿舍核對,也要追去工地核對。發工資的時間多在晚上,劉小文拿著攝像機一一記錄,一方面是督促工資及時發放,另一方面也為了留存證據,以防虛報冒領。11個施工隊很分散,發工資的日期也不同,小文背著攝像機,腿都跑細了。
張金玲和張環都是國慶節才結的婚。張金玲的婚期原定在5月7日,3月份得到“上樹”通知,毫不猶豫就上了高原。未婚夫也奮戰在援建玉樹的工地上,征得家人同意后,小兩口把婚期推遲到了工程即將收尾的10月。國慶節期間,張金玲辦了婚禮,沒度蜜月,就和老公雙雙回到玉樹,各自住在工地上忙工作。“白天他忙,只能在晚上通個電話,簡短問候一下。不過每周的業務例會上能和他碰一面。”張金玲的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
張環也是蜜月沒過就重返玉樹。剛剛參加工作兩年的她擔任項目部財務部長。“有一次,一個材料商要求我們一次支付40萬元現金,然后才給供貨。沒合作過,心里沒底呀。做工作解釋不通,我的態度也強硬起來,要求必須分兩次以支票支付,否則無法合作。最后,對方只好妥協了。”類似的事,張環每個月要遇上好幾起,讓她欣慰的是,身在北京的老公,每天都給她發短信:“別著急,別上火。”
六朵“格桑花”和同齡女孩子一樣,也愛美、愛追星。她們的宿舍墻上貼著偶像海報,衣架上掛滿五顏六色的衣服。“剛來玉樹的時候,上廁所都得有一個人在外面站崗。現在條件好多了,雖然沒時間逛街,但我們可以網購,每次郵遞員一來大家都特別開心。”“回北京看見大商場,感覺太親了。等援建工程結束了,回去一定要買個夠!”姑娘們七嘴八舌,臉上掛滿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