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最能代表法國交響樂水平的巴黎管弦樂團將首次造訪國家大劇院。從巴黎這座“奢侈品王國”孕育出的巴黎管弦樂團擁有著與這座城市極其相稱的音色,一定程度上,巴黎管弦樂團已成為法蘭西在文化藝術領域的一種奢侈品。如今,觀眾無需遠赴巴黎“血拼”奢侈品,30日晚的國家大劇院將讓北京觀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古典音樂界最頂級樂團奏響的“奢華之音”。
來自奢侈品之都的“奢華之音”
前身可追溯至1828年的巴黎管弦樂團可謂是法國歷史最悠久的樂團之一,自上世紀60年代樂團重建以來,音樂巨擘卡拉揚、索爾蒂、巴倫博伊姆等都曾先后執掌過這支樂團。值得一提的是,巴黎管弦不但擅長演繹德彪西、拉威爾等法國“老牌”作曲家的作品,對于20世紀以來的法國作品更是有著權威的解讀。不僅客居法國的斯特拉文斯基與其聯系緊密,梅西安、布列茲等許多法國本土作曲家都對巴黎管弦樂團青睞有加,紛紛將自己的作品交予樂團來演繹,樂團還曾憑借《波萊羅舞曲》等錄音登上過流行音樂的榜單,這也讓樂團在古典樂領域擁有了與眾不同的“時尚氣息”。
樂團總監帕沃·雅爾維表示:“巴黎管弦樂團擁有一股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氣質,相比墨守成規,我覺得這種內在的力量更加鮮活、也更有利于音樂的演繹。當然,我們也非常尊重傳統,這使得樂團不但擅長浪漫主義音樂,也擅長現代派的作品。”
從雅爾維到弗雷,新生代大師傾情加盟
此次率團來華的樂團總監帕沃·雅爾維稱得上是中生代指揮家中最杰出的人才。1962年,雅爾維誕生于一個音樂世家,其父尼姆·雅爾維和弟弟均為著名指揮家,堪稱指揮界的“一門父子三詞客”。曾跟隨伯恩斯坦學習的雅爾維與維也納愛樂、芝加哥交響樂團等頂級名團均有過成功的合作,對馬勒、貝多芬等作曲家的交響曲也有著極富見解的演繹,被評論界認為是中生代指揮家中的佼佼者。而此次與雅爾維合作、在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中擔任獨奏的大衛·弗雷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80后鋼琴家”,年少得志的弗雷憑借在2008年錄制的第一張唱片便獲得了BBC音樂雜志的評委會特別獎,并被授予年度最佳新人的榮譽,更是憑借出色的演奏能力受到了布列茲的由衷青睞。作為指揮大師穆蒂女婿的弗雷本應在今年春季首次來華演出,但因女兒突發疾病不得不取消了行程,因而本次在大劇院的演出就成為了其中國首秀。
總監大師親自為中國觀眾調配“法式大餐”
從此次樂團的曲目選擇上可以充分看出團方對這次演出的重視,而所有的作品均是總監雅爾維為中國觀眾特別挑選的“法式大餐”。雅爾維介紹說,“法國人的浪漫大概是舉世聞名的,法國作曲家的作品也充滿了這樣的特質。而法國音樂正是巴黎管弦樂團的根本和特色,此次來京演出的三部作品都十分具有代表性。”
法國作曲家梅西安的管弦樂組曲《被遺忘的祭品》是作曲家首部公演的作品,對法國現代音樂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而斯特拉文斯基的浪漫主義巨作《彼得魯什卡》也與巴黎有著深厚淵源。雅爾維說:“一戰前夕,斯特拉文斯基一口氣完成了三部偉大的作品《火鳥》、《彼得魯什卡》和《春之祭》,并且這三部作品首演都是在巴黎完成的,這也使得斯特拉文斯基與巴黎這座城市具有了非常奇妙的緣分與聯系,我認為斯特拉文斯基幾乎已是法國文化中的一部分了。《彼得魯什卡》這部作品當時由舞蹈家尼金斯基首演,也成為尼金斯基的經典形象。我也力求用音樂來完成這個經典的木偶形象,相信這會非常有趣。”
巧合的是,今年不但是拉威爾和梅西安這兩部作品誕生八十周年,更是《彼得魯什卡》問世一百周年紀念,這也為30日的音樂會賦予了特別的意義。
作別三年回歸中國
曾在08年奧運前夕率領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來京演出的雅爾維表示他的家族和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我的父親和弟弟都曾先后來北京演出過,尤其是我的父親對北京的印象極好,他們回去之后都有跟我談起來中國的感受和他們演出的情況。我也想更多的去感受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去感受中國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