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北京隊選手張琳在決賽后表情凝重。當日,在紹興舉行的全國游泳冠軍賽暨奧運選拔賽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張琳以1分51秒44的成績名列第15位,基本無緣倫敦奧運會該項目的爭奪。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其實,這些爭議也好解決,推遲中國游泳的隊內奧運選拔和代表團的奧運報名“關門時間”并不難,只要在倫敦奧運會規定的報名截止日期7月3日前即可,關鍵是誰拍板、誰來承擔責任。
2004年雅典奧運會前的澳大利亞選拔賽中,“大腳魚雷”索普就在400米自由泳比賽中由于出發搶跳而失去了奧運資格,要不是他的對手主動放棄已經到手的奧運資格,成全了索普,就不會有索普在雅典奧運會贏得400米自由泳金牌的光輝時刻,也不會有他后來把接力機會還給這位對手的美談。
而前面所說的一切都是設想。
只是,中國游泳如果沒有“大哥”張琳,會更加讓人提心吊膽:以孫楊領銜的另外三名“90后”選手能否如愿實現男子接力的奧運獎牌突破?原本由張琳-吳鵬-孫楊打造成型的“中國男泳三叉戟”是否會因張琳的缺席而“斷翅”失衡?精神領袖的意外受挫是否會增加年輕隊員的不安心理和不確定因素?
張琳如果無緣倫敦奧運會,將是中國游泳最深的痛。
4月6日,北京隊選手張琳在預賽中。當日,在紹興舉行的全國游泳冠軍賽暨奧運選拔賽男子200米自由泳預賽中,張琳以1分49秒89的戰績名列第十位,無緣A組決賽。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2011年上海游泳世錦賽接力比賽時,恢復訓練才3個月的張琳出任第二棒,游出了1分46秒14的成績,僅比狀態正佳的孫楊慢了1秒,不但縮短了第一棒選手與其他隊伍間的差距,而且大大提升了后面選手李昀琦和孫楊奮力趕超的信心,為隊伍最終贏得寶貴銅牌立下戰功。張琳在接力中表現出來的這一成績放到如今紹興全國比賽中,也是僅次于孫楊和郝運的成績,足以達到奧運A標。
值得一提的是,張琳為了力保世錦賽接力比賽,放棄了單項200米自由泳爭取奧運A標的機會,顯示出了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在狀態不好、局面落后的情況下,他沒有因為身體原因和狀態差而退縮,體現出了任何時候“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得到了國家隊總教練么正杰的贊賞。
在紹興的全國比賽中,張琳深受突發性哮喘的影響,狀態全無,發揮失常,接連無緣400米和200米自由泳奧運A標,但是讓人肅然起敬的是張琳明確表示:“不管我的狀態有多差,我也不會放棄,我還會繼續參加7日晚的1500米自由泳。我還會積極參加其他比賽,爭取一切機會再次證明自己。”
擁有這樣不服輸、不放棄、有志氣的運動員,是中國游泳的幸事,但也面臨著痛苦抉擇。中國游泳隊至今沒有明確表態,因為決定奧運名單是一個傷腦筋的大工程,如何綜合評定還有待隊委會的集體討論。
那么,如果張琳過一段時間后狀態回升,在倫敦奧運會允許的成績認可日期截止前,也就是7月3日前參加其他比賽,達到了奧運A標和全國前兩名的成績,中國游泳是否應該承認他的努力和付出?是否應該認可他的成績?是否應該讓這位25歲、風華正茂的名將繼續出現在奧運會上,和年輕的孫楊并肩戰斗?
可以設想,如果領導層網開一面“照顧”張琳,會由此引發一系列的爭議:對其他選手就會有失公正。那么奧運會選拔的意義何在?其他選手也會要求“特例”?張琳的對手們以及各地方體育局是否會心甘情愿?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奧運名單是否會為張琳的情況而推遲確定……
4月6日,北京隊選手張琳在預賽后離場。當日,在紹興舉行的全國游泳冠軍賽暨奧運選拔賽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張琳以1分51秒44的成績名列第15名,基本無緣倫敦奧運會該項目的爭奪。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新華網浙江紹興4月7日電(記者 周欣 方列)張琳如果真的最終無緣倫敦奧運會,誰受到的傷害最大?其實不僅僅是張琳本人,他的教練以及團隊、隊友、粉絲團感到惋惜遺憾,傷得最深的莫過于中國游泳。
換句話說,張琳如果真的最終無緣倫敦奧運會,最大的損失不是他個人,而是中國游泳失去了一位精神領袖,一位領軍人物。
現在的中國游泳,尤其是男子,不缺中長距離自由泳高手,比如世錦賽雙料冠軍孫楊,他是中國游泳在倫敦奧運會上的奪金最大熱門,已經成為“全民偶像”,因為他保持著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在去年和今年的世界成績排行榜3個單項中都保持著榜首位置,20歲的孫楊又處于事業上升期,似乎沒有大哥張琳當“雙保險”也是志在必得。
孫楊之后還有16歲的河北小將郝運,他接連在400米和200米自由泳中收獲銀牌,成績均達到奧運A標,是這兩個單項的奧運不二人選。正常情況下,他的1500米自由泳也有望達到奧運A標,成為孫楊在倫敦奧運會沖鋒陷陣的新搭檔。
但是,孫楊和郝運畢竟年輕、資歷尚淺,無力承擔起中國游泳精神領袖的重任。他們今日的崛起正是源于當年張琳在北京奧運會勇奪亞軍和羅馬世錦賽金牌的激勵,源于張琳最先走出國門、體驗澳大利亞“留學”的經歷,源于張琳燃起了一大批中國年輕選手力爭登上世界最高領獎臺的自信心。
再說到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接力項目講究的是四名選手整體作戰實力,只有一個孫楊不夠,再加上一個郝運,還不足以“護送”中國男隊在高手如林的奧運會上和強大的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隊拼爭,獲得奧運獎牌、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