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青衫。卷起袖子,侃侃而談。
23日上午,北京電影學院,面對數百名學子崇拜的眼神,詹姆斯·卡梅隆說:“很多人說我是他們的偶像,我知道在座很多人拿我當偶像,我給你們一個建議:沒必要崇拜任何人。”
不僅在中國,在整個世界影壇,卡梅隆的名字都是一個傳奇。他才情橫溢,身兼導演、編劇、特效、制作數職。目前電影票房史上最賣座的兩部電影《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都出自他之手。加上正在熱映的3D版《泰坦尼克號》,卡梅隆走到哪里,都能掀起一股旋風。
此次北京之行,卡梅隆將參加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百忙之中,他專程與中國的電影學子面對面。
“其實我非常羨慕在座所有的學生,你們能夠每天接觸到電影制作的各個方面。很多人都知道我艱苦的經歷,我沒有專業地學習過電影,我從剛開始的時候做一些零工,用自己壓縮的時間去一步步學習電影行當的各個方面,然后才發展到今天的狀態。”卡梅隆在大學讀的是物理專業,但憑借一腔熱愛,開始了在電影圈的摸爬滾打。
在卡梅隆看來,專業學習固然重要,但要成為真正優秀的電影人,最重要的是找到生活真諦,真正去拍攝自己想要拍攝的生活。“去發現自己的聲音,這個才是最重要的。”他說。
卡梅隆的電影以特效與科幻聞名,不論是成名作《終結者》,還是后來的巔峰之作《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他的電影始終站在電影科技的最前沿。不過,卡梅隆不是一個唯技術論者,在他眼中,電影是一個技術發展的過程,同時也需要更多創造力和想象力。
“很多人會質疑,如果我們學習太多的技術,會不會忽略人性方面,會不會忽略如何去講故事,我覺得這兩方面并不矛盾。電影是關于技術和故事、關于技術和想象力兩方面的結合。”
他告誡電影學院的學生:“我們在電影學院學到所有的技術之后,要始終記住,電影是關于人類的故事,電影是人性的,電影要用你的心靈去與觀眾溝通。”
對于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卡梅隆也有深切體會。他說,這次來中國,驚喜地知道有數千塊銀幕在放《泰坦尼克號》3D版,中國電影院的數量也每天都在增長。
他說:“中國電影業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市場也有很大的希望,在座的學生有非常大的潛力能夠參與整個世界電影的高速發展。”
對于中國電影工業與美國電影工業的區別,卡梅隆的回答相當幽默:“唯一的不同就是語言。”
在交流活動現場,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宣布詹姆斯·卡梅隆為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老卡再次幽默了一把:“我非常榮幸,現在給大家留個作業,回去以后每個人都要看《泰坦尼克號》3D版。”全場哄堂大笑。
卡梅隆此行,除了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外,還將與中國電影人尋找合作的機會。他透露,已經有中國電影人把一些項目推薦過來。他說:“拍攝《阿凡達》的時候,有一部分在中國取景,當時的效果非常好,希望在拍《阿凡達》第二部的時候,能夠取更多的中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