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近500家海內外電影機構來京洽商

2012-04-2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世界頂級電影公司聚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嘉賓在電影洽商會上積極尋找合作伙伴。

    在電影特技體驗區,兩位老影迷親身體驗電影特技的神奇效果。

    昨天,眾多觀眾在奧林匹克中心區影城排隊購票,爭睹電影節推介影片。

        

    昨天,在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洽商系列活動的產業項目路演現場,參與“崔永元新銳導演計劃”網絡選拔的兩位獲獎者各獲得了一萬元電影創作基金。

    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洽商正在國家會議中心進行,市場展示交易、產業項目路演和項目創投洽談會三大品牌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電影人,近500家海內外電影機構來京參與此次活動。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中國本土的影壇大腕,還是來自海外的專業人士,面對五花八門的國產片新項目,他們不約而同地把贊許的目光投向那些更具時代氣息,也更關注現實的作品。

    展示:參展單位數量翻番

    作為電影節電影洽商環節的品牌活動,今年“市場展示交易”活動的展區規模由去年的1800平方米增加到4500平方米,參展單位也由去年的100多家增加為200多家,整整翻了一番。包括小馬奔騰、華誼兄弟、美國電影協會等國內外知名電影機構濟濟一堂。這里確實已經成為國內外電影機構洽談電影劇本、展示技術設備、尋找融資商機的全產業鏈交易平臺。

    各家機構的展位里,電視屏幕上播放著各個電影機構制作的影片和企業宣傳片,一張張精美的電影海報和公司介紹整齊地貼在展墻上。看到這番情景,保利影業公共事業部總監劉建峰滿意地表示,“這次到電影節展出,我們能夠和上游的電影投資方、發行方以及下游的影院器材供應商更加直接地交易,這比平時到處跑著去找他們方便了許多。”

    小馬奔騰海外發行總監黃國賢也發出同樣的感慨。以前到海外推銷自家公司出品的影片,他常常是在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港澳臺到處跑;可是在電影節的展臺上,才剛擺好展位,就有國外的發行商和院線前來打探他們的項目計劃。難怪他會自信地說,“我們明天就可以談交易的事兒了。”

    投資:小成本影片備受青睞

    什么樣的國產電影項目更受投資人的青睞?不少與會者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時之間,國產電影還很難與好萊塢大片比成本、拼特效,我們打造中國的新商業電影,就要走本土原創、中小成本制作和商業類型融合的路數。”在舉行于國家會議中心電影洽商板塊的產業項目路演活動上,“中國新商業電影項目計劃”負責人、北京凱視芳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大勇一針見血地說。

    在他看來,針對“同時吃麥當勞和吃餡餅長大”的中國觀眾,利用2000萬元以下的成本,講好一個他們身邊正在發生的故事,并有針對性地在其中選擇愛情、驚悚、動作等不同元素加以融入,將有可能實現更好的投資效果。王大勇表示,花好幾億元拍一部大片,遠不如將資金拆分成十幾份,拍十幾部關注現實的中小成本電影,“前者風險太大,后者構成了一個集群項目,成功幾部便能收回成本。”

    “崔永元新銳導演計劃”負責人黃旭峰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未來的中國電影市場應該是橄欖形的,其中一上一下分別是大制作影片和藝術片,處于中間的一大頭,則是關注現實的中小成本商業劇情片。”他期望參與這一項目的年輕導演有朝一日能夠拍出像《失戀33天》那樣的作品,以較小的成本,把觀眾熟悉的現實生活拍得既陌生又親切,“隨著中小成本影片的日漸豐富,國產片也將真正實現百花齊放、越發繁榮。”

    內容:故事更應關注現實

    在電影洽商的項目創投活動中,黃建新、李少紅、文雋等知名電影人在對影片進行現場評審時,不約而同地對扎根現實的中小成本電影給予了更高評價。在該活動中,來自中國、英國、孟加拉、加拿大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項目同臺角逐,經過一番評比,兩部透露著濃濃的時代氣息和中國特色的國產片名列前茅。

    獲得第一名的影片《池塘》,關注的是中國留守女童的別樣青春,其劇情直接改編自發生在中國南方農村的真實故事。榮膺第二名的電影《帶著我的狗去流浪》,則聚焦空巢老人問題。該片導演于大鵬說,“現如今,我們很多人都遠離故土、在城市獨自打拼,這種現實讓大家無法照顧獨守家鄉的年老父母,如果有一天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另一半,將會怎樣度過余生?”他打算借助這部電影深入地思考這一社會話題。

    對于中國電影人的選擇,外國同行給予了肯定。孟加拉導演阿布·沙·艾蒙表示,“作為外國人,我們更為關注真正代表中國現狀的電影。所謂‘故事無國界’,一個講述中國當代農村人的好故事,只要敘述足夠巧妙,它就能比那些僅僅玩弄特技的大制作更有魅力。”

  產業新事·平臺

    文化保稅區助力北京建影都

    本報訊(記者 李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促進國際影視產業發展座談會昨天在京舉行。如何利用文化保稅區政策,發展影視產業成為與會者的討論重點。

    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即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與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合作的文化保稅專區。利用“境內關外”的獨特環境,文化保稅區可以給影視企業帶來“省錢、省事、省時間”的三重便利,從而在市場資源配置、市場流通交易、市場要素進出口方面取得優勢,并最終在信息流通、資源整合、市場地位、國際合作方面助推北京成為國際性電影城市。

    據介紹,適合在文化保稅區內開展的影視業務有很多種,如保稅影視片庫,可以讓企業片庫資源“入境而不通關”,為企業影視資源存儲減免關稅和簡化入關手續;保稅影視后期加工業務,可以讓企業的生產設備設施享受免稅優惠,這樣可以為那些制片和發行在國外,后期加工卻在國內的企業降低影視后期加工成本;而保稅影視設備展示、貿易、租賃業務,則可以利用“免證、免稅、保稅”政策,降低運營成本;影視版權離岸交易,是指園區內企業購買的海外影片,不必入關就可以直接專賣給亞洲地區其他國家,這樣將大大提升中國在亞洲電影市場的地位,也為國際影視企業在北京打造一個國際市場。

    快速通關,

    給卡梅隆吃了“定心丸”

    本報訊(記者 張詠)著名導演卡梅隆的助陣,點燃了本屆電影節的人氣。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大導演能夠亮相開幕式,還多虧了北京海關的協助。

    距電影節開幕僅2天,卡梅隆臨時提出,一位隨行團隊成員將在周日獨自從加拿大飛抵北京,他一個人就攜帶了20件攝影器材,價值58萬美元。如果按照正常報關手續,他必須找報關公司,并提供機器型號、品牌、價格,甚至是產品發票等單證,整套流程至少需要2至3個工作日。熱衷于嘗試新技術的卡梅隆導演對攝影器材的重視度不言而喻,他甚至流露出“如果這些器材不能按時入境,自己參加電影節的意愿將打折扣”的想法。

    為保證卡梅隆團隊按時、安心參展,北京海關工作人員特事特辦,拿著電影節組委會出具的擔保函和設備清單,幫助聯絡海關相關處室,提前代為咨詢與辦理通關手續,使得當事人當天快速通關。

    電影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北京國際電影節正準備申請升級為與戛納、柏林、東京等齊名的國際A類電影節,日前,國際制片人協會總干事專程為此來京考察,在考察完存放電影拷貝的片庫儲存環境后,特意詢問了海關通關效率,最終表示非常滿意。

    北京海關現場業務一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辦好電影節,海關為進境影片量身訂做了專門窗口服務、咨詢培訓服務、預約通關服務以及主動溝通服務四項“個性化服務”,特別是針對進境參展影片批次多、周期長的特點,主動為電影節組委會辦理臨時報關單位注冊登記的延期備案手續,確保參展影片順暢通關。

  專業視角·聚焦

    下一個夢工廠:中國!

    本報記者 韓亞棟

    英國導演羅蘭·喬布森正在謀劃一部叫做《睡眠者》的影片,他打算在中國拍攝這部新片。昨天,在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活動現場,他一邊興致勃勃地向身旁的中國投資人闡述自己的構思,一邊用鼠標從電腦的幻燈片上圈出《莊子》中“莊生夢蝶”的那段古文。“我很喜歡《盜夢空間》這部好萊塢電影,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國哲人早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探討‘夢境’的精妙論述,中國人知道夢是什么,這是我來到北京的原因所在!”喬布森興奮地說。

    在參加本屆電影節的外國電影人中,像喬布森這樣熱衷中國文化的客人不在少數。對于他們來說,關于中國的一切都會是電影鏡頭下的絕佳素材。更為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絕不僅僅是外國電影的輸出地,而很有可能是下一個制造光影之夢的“夢工廠”。

    這次參加電影節,是喬布森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 但他對這里的關注卻已達數十年之久。他說,外界公認中國正在世界上扮演最為重要的角色,這里的年輕人是如何看待國家和他們自己的,他們都有些怎樣的想法和追求,中國的農民是怎樣通過拼搏最終成為英雄的……所有這些都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好奇不已,“我想通過電影與他們對話。”外國同行對中國故事的旺盛需求,讓中國電影海外推廣中心市場戰略部負責人劉仲倫很是振奮:“中國的騰飛讓外國的觀眾們對它興趣盎然,這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中國廣闊的電影市場,同樣令人羨慕。來自孟加拉的導演阿布·沙·艾蒙便直言,“一個中國導演可以對13億以上的同胞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在艾蒙看來,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多樣的現實狀況,為把中國打造成為一流的夢工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他的印象里,“很多特棒的中國電影,總是在制作上與好萊塢大片頗為相似,但又扎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壤,有獨一無二的中國元素和故事。”

    中國電影業的演職人員,也讓外國電影人佩服不已。美國好萊塢制片人查爾斯·浮此前了解過中國導演的拍攝狀況,“他們的執行能力很棒,而且都特別能吃苦,那樣的工作狀況在國外難以想象。”但他同時也指出,美國的電影拍攝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流程和工序,他們在特效制作方面的實力也很棒,“中國的電影人可以通過與我們的合作,學到很多這方面的經驗。”

    西安曲江影視投資公司總經理貫釗一對此表示認可:“除了技術,美國人商業運營的理念和手段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另外,他們講故事的手法也可資借鑒。”他認為,很多在本土市場取得票房成功的中國電影,在國外上映后效果并不理想,這表明中國電影人需要更多尋找具有人類共同性的東西,并且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將其呈現出來。

    “中國電影剛剛加速前進,但取得的成績已經令人刮目相看,再過三五年,我們一定能夠在地球村看到中國電影處處開花。”查爾斯·浮說。

    電影節·動態

    北京民族電影展昨晚開幕

    昨晚,世紀劇院,伴隨《輝煌與夢想—中國民族電影交響音樂會》輝煌樂章奏響,作為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獨立單元和重要組成部分的“北京民族電影展”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北京民族電影展由市民委和市廣電局共同主辦。開幕式音樂會從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取得較高音樂成就的經典民族電影中,概括提煉出“英雄”、“愛情”、“母親”三大主題,由作曲家三寶、徐曉明、黃薈、謝鵬分別創作出交響音畫《序·懷念》、《英雄》、《愛情》、《母親》、《尾聲·家園》,并由北京電影交響樂團擔綱演奏,其間以對唱、獨唱、合唱等藝術形式,演唱經典的民族電影歌曲。與此同時,舞臺LED大屏幕呈現的視頻畫面與音樂表現相得益彰,通過對160部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電影的精彩片段進行精選編排,使觀眾在欣賞音樂會的同時,重溫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民族電影發展的歷程。

    開幕式音樂會之后,北京民族電影展將推出當代中國新文化電影展、中央民族大學展映月、中國電影資料館民族電影季等活動,并向影迷推出《唐卡》、《永生羊》、《額爾古納河右岸》、《草原的承諾》、《行歌坐月》、《月亮船》等影片。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