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近千件“京藏”木雕展出

2012-08-2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昨天北京金漆鑲嵌公司在生產基地舉行木雕藝術展,展出了雀替、過梁、古床、家具等12大類、近千件木雕精品。

“燕京八絕”之一的金漆鑲嵌技藝,最大的展示空間卻在河北省。昨天,這座堪稱“金漆宮”的廠區內,展示了近千件木雕作品,都是京城老字號企業北京金漆鑲嵌有限責任公司的壓箱寶。其中,僅古建木雕中的精華——雀替就有260多對。此外還有過梁、老門、老窗、老車、花板、雕件、隔扇、床面、門面、古床、家具等12大類木雕精品。

從灶臺旁搶回來的花板

金漆鑲嵌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北京金漆鑲嵌廠,上世紀五十年代建廠。因為跟木頭打交道,廠子一直就收藏其他門類的木制品。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很多老房子翻新,該廠的工作人員就特意去全國各地收集“廢物”。這次展覽中大部分展品都是當年收藏的。

在展廳里,有一面由好幾十塊各式木花板拼成的墻面。仔細觀賞就能發現,每塊花板都有講究,有些雕刻了民間的傳統故事,有些雕刻著喜鵲等吉祥圖樣。

“這些大部分都是我們從民間搶救出來的,有的險些當柴火給燒掉,好幾塊花板都是從灶臺邊上撿回來的。”曾經參與收藏工作的金漆鑲嵌公司工作人員謝歡說,“這些小件的民間文物,雖然不如大件的文物重器價值高,但也記錄了一段鮮活的歷史,值得收藏。”

大部分木雕再難尋源

展廳中,體量最大的是一件長6米、寬60厘米、厚40厘米的樟木獨木大型木雕過梁,以歷史典故《鄱陽湖之戰》為題材,敘述了明代朱元璋大勝陳友諒的一場戰役。一位特意從北二環駕車趕來參觀的木雕愛好者說:“如果能把這些木構件的出處標注出來,肯定更有意義。”

同樣難尋源的物件在展廳里還有不少,尤其是一些精品難覓出處,十分遺憾。展廳一進門,墻壁上懸掛著一對兒獅子雀替,每個都有一人高,通體呈現淺黃色,木紋清晰,獅子形象靈巧中不失恢宏。這種中國建筑中的特殊構件,原本是安置于梁與柱交接處,起到連接作用。

“從明代開始,雀替被廣泛使用,一般而言南方的雕刻更加繁復,北方相對簡潔。”謝歡說,“這對雀替是當年從安徽附近收集的,可能出自大家族的祠堂宗廟類建筑,但當時這物件已經多次轉手,沒辦法考究到底出自何處了。”

有望建金漆博物館

北京金漆鑲嵌廠曾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專業漆器生產廠家,到1996年因為市場的變化,企業被迫轉讓了位于現在東城區的廠房,整體搬遷到南四環邊的庫房中繼續生存。2006年前后,老廠的生產基地喬遷,受到資金等限制,新基地落戶在這次展覽所在地——河北大廠縣。

金漆鑲嵌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柏德元介紹,自從2008年金漆鑲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門老手藝的發展越來越好。“如今在北京,我們就已經設立了8處展示基地,僅最近兩年,市區兩級財政補貼就超過百萬元。”

“我們是燕京八絕,雖然廠房在河北,但是北京的企業。目前,我們正在積極籌劃制作一批漆器精品,明年申請成立金漆鑲嵌博物館。”柏德元說,“博物館一定會落戶北京。”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