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神筆著天書——記中國北京書法院長張惠臣

2013-08-14  來源:光明網
[字體: ]

 火紅六月,激情澎湃。

    在北京海淀區北清路旁的一個幽靜的小區里,記者拜訪了把生命與書法捆綁在一起的中國北京書畫院院長張惠臣。他雖年過半百,但依舊精氣十足,高高的鼻梁上架副眼鏡,看上去文質彬彬,說話和風細雨,讓人感覺非常愉悅。然而,通過兩個多小時的交談,記者找到了蘊藏在張惠臣院長身上的巨大能量和人格魅力。 

秦潔采訪張惠臣院長

    中國航天搭載書法作品第一人

    6月11日下午17時38分,神舟十號飛船勝利升空,并與天宮一號順利對接,令國人為之歡欣鼓舞。神十升空除搭載了種子等一些科研項目的物品外,至今為止,唯一一次搭載了中國的書法作品,這也是我國首次將最具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代表的書法作品載入太空。

    4月26日,應中國航天指揮中心之邀,由我國著名書法家、中國北京書畫院院長、劉炳森書畫藝術研究協會主席張惠臣創作的“中國載人航天”、“中魂之夢”等幾幅書法作品,經公證處公證后順利進艙并封艙,伴隨3位航天員同游太空。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說,張惠臣的書法作品是從一百多名書法家近千幅作品中挑選出來的,經航天工程領導小組專家評審,張惠臣的書法“端莊、方正、剛勁”,最能代表中國厚重的文化。神十發射當天,張惠臣應邀親臨酒泉衛星發射現場,親眼見證神十順利升空,體會中國字給他帶來的快樂。

    張惠臣說:我在發射現場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親眼見證了我們國家航天科技事業的朝氣,親身體驗到文化強國的力量。“神十”搭載的書法作品返回陸地后,會舉行慈善拍賣,所拍款項全部捐獻給北京大學,成立“張惠臣基金”,用于獎勵支持有成就的優秀學子。

    “神十”升空搭載書法作品,這是科技于文化融合發展的最好見證。為了頌揚航天精神,鼓勵航天員科研精神與斗志,張惠臣分別給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三名航天員創作了藏頭詩和對聯,并用心寫成書法作品奉送給每位航天員作為紀念。

    書法作品做國禮贈送給80多位國家元首及要員

    張惠臣書法功底扎實,愛好廣泛,精于詩詞創作,京劇、音樂、建筑等伴隨書法同步發展。

    “書法賦予情感,才能張弛有度,收展自如” 。張惠臣說:“書法與音樂有著必然的聯系,音樂講究音符與音律,而書法創作講究情感,對五千年的漢字要有敬畏感,每天我練字都要聽著音樂創作”。說到此,他情不至盡給我們唱起了京劇《智取威武山》選段。早在十多年前,張惠臣就錄制了自己的個人音樂專輯。在說到建筑與書法關系時,他說:“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座建筑物,書法中每一筆就如同建筑物中的一個構件,擺放位置不對,或構件不合格,結構不合理,力量就不夠,就是豆腐渣工程”。2003年,張惠臣成為國家首批一級建造師。

    追求完美的性格使張惠臣對中國書法文化的發展獨有建樹。他的作品先后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多次大賽上獲獎,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新疆、沈陽、山東、湖北、香港、澳門、新加坡等近百座城市及大學校園舉辦個人書法展,為新加坡南陽理工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诮洕鷮W院、北方民族大學、新疆軍區紅軍師、新疆藝術學院、湖北省聞一多中學等幾十所院校師生講授傳統文化與書法課,2012年央視春晚前的開場節目中,央視三套22個欄目組的制片人分別手持張惠臣題寫的春聯向全國人民拜年、堅持8年給中南海及國家機關書寫春聯……十八大期間,國務院“919”工程邀請張惠臣為國家領導人創作書法作品。

    2008年,前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薩馬蘭奇主席過87歲生日,國家體育總局邀請張惠臣書寫一幅“壽比南山”作品,贈送給為中國體育事業做出貢獻的國際友人薩翁。2009年全運會開幕式上,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將他的書法作品“無與倫比”作為國禮贈送給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近年來,張惠臣創作的書法作品作為國禮分別送給原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原韓國總統盧武鉉、朝鮮金正日、新加坡總理等幾十位國家元首及外國友人。2010年,張惠臣被美國世界藝術家協會評為“書法藝術杰出貢獻獎”,陳香梅先生親自來華為他頒獎。

張惠臣院長書寫“中國夢”

    用中國方塊字創作書法藝術為人民服務

    張惠臣說,書法藝術的根在人民中,人民大眾是養育書法藝術最肥沃的土壤,書法藝術永遠服務于人民的原則什么時候都不能丟,因為書法藝術是繼承傳播中華文化的最直接的載體。

    他記事起就跟著爺爺學拉二胡、吹笛子,喜歡藝術。1976年失去參軍機會后獨自跑到天津做建筑工人,1977國家恢復高考后,他在天津化工局設計院學習建筑學,整整在地下室度過了三年的大學生涯,畢業后到北京市三建公司工作。白天忙于施工管理,夜里練習書法,有時白天工作太累,第二天起早臨摹楷書、隸書……。

    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張惠臣從一名書法愛好者已經成為了一名享譽國內外的知名書法家,但是,他始終將書法藝術緊緊融入社會,為迎接北京舉辦奧運會,他自費開展“迎奧運全國巡回書法展”,并精心創作兩千零八字的《奧運賦》長卷兩幅分別捐獻給奧組委和中國扶貧基金會,其中一幅拍賣款項七百余萬元全部捐出;他創作的一幅行書作品“無與倫比”是由體育總局以國禮贈送給奧組委主席羅格先生的,后來張惠臣老師專門為慈善拍賣會創作同樣一幅現場拍賣9.9萬元,他將拍賣款全部捐給湖北的“暴走媽媽陳玉蓉——減肥捐肝救子”;另一幅行書作品“馬到成功”拍得100萬元人民幣,全部捐給奧組委作為馬術比賽買馬之用;哈爾濱盲人協會、新疆孤兒院、銀川移民新村等都得到過他的捐贈。他主動提出愿意為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的主題為“同一個心愿——母親水窖”創作書法作品,拍賣所得善款將全部捐助婦基會修建“母親水窖”。近兩年來,北京中小學恢復書法課后,他先后給10多所學校捐贈價值30多萬元的個人隸書字帖等。

    “圖名圖利不長才干。”張惠臣常說,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元素,漢字丟失文化就丟失,文化丟失道德淪陷,這種現象很可怕。他德藝雙馨,是不可多得的藝術性人才,F如今,功成名就的他總覺得自己知識不夠,他說中國文化太深厚了,研究一輩子才略知一二。如今他每天都要堅持5小時創作新作品,研究歷史文化、美術史、書法史、甲骨文等,努力完善自己字外功的修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