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化腐朽為神奇 北京大興安定填埋場垃圾臭氣變燃氣

2013-08-12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安定垃圾衛生填埋場已變成一座綠色生態園,30多米高的垃圾山全部被綠植覆蓋,垃圾滲瀝液處理后成為中水灌滿了小池塘,水中養著金魚,種著荷花。

    清晨時分,一輛環衛灑水車穩穩停靠在大興區安定鎮安定垃圾衛生填埋場西南角的加氣栓旁。打開油箱蓋,駕駛員熟練地將標有LNG(液化天然氣)的加氣槍插入油箱。扭開閥門,加氣栓上的壓力表從零瞬間跳至0.6兆帕。

    “加滿這一箱LNG,這輛灑水車能跑450公里,基本沒有污染物排放。”北京環衛集團副總經理何亮告訴記者,這氣兒并非通過管道輸來的,而是工人們“自給自足”,收集垃圾填埋堆體內產生的臭氣提純制成的。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垃圾填埋場應該是臭氣熏天的。可走在安定填埋場整潔的園區內,除了淡淡檸檬香外,并沒有更多腐臭的氣味兒。

    “垃圾場內有臭氣,說明進場垃圾所含可生化的有機質多。”何亮告訴記者,北京市產生的垃圾,有機質含量世界第一、葉綠素含量世界第一、組分復雜世界第一。這幾個“第一”可不是什么好事,給環衛部門帶來了諸多難題,臭氣即是其中之一。

    諸如剩飯菜等有機物成分,在垃圾堆體內發酵后就產生了可燃燒、帶臭味兒的填埋氣。“填埋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易燃易爆,還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

    除了威脅填埋場安全、污染環境,填埋氣還給填埋場周邊的村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家住安定填埋場附近的霍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填埋場的臭氣天天飄過村子,只有秋天刮大風的時候才稍好一些。難聞的臭味兒讓她和鄰居苦不堪言,“誰家孩子搞對象,都不能領家來,否則人家一聞這味兒就熏跑了。”

    對這煩人的臭氣,環衛部門沒少想辦法。“改進填埋工藝、推行封閉作業、加大除臭劑劑量,能用的手段我們都用了,效果雖然明顯,但始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安定填埋場場長張永賀說,以前依賴“灑香水”等治臭的辦法只治標不治本,填埋場還因此背上了大包袱。

    “后來我們改了思路,通過分析成分,我們發現這臭烘烘的填埋氣竟然是‘寶貝’!”何亮說,北京各填埋場產生的填埋氣中,甲烷約占50%,利用價值極高,白白地排放到空氣中既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寶貴的資源。于是,收集利用填埋氣成為了何亮他們主攻的方向。

    可是,碩大的垃圾山,并不是密封的,含有甲烷的填埋氣能從各個孔隙中散發出去,怎么才能有效收集呢?

    插管!

    環衛工人們將抽氣管按高度層層插入堆體中,將管尾端連入負壓裝置,強制將填埋氣“吸”入厭氧集氣罐。試驗幾周下來,收獲還真不小,平均每小時產氣就達到了1000立方米。而填埋場周邊的居民也明顯感覺屋外的臭味兒淡多了。現如今,這臭味兒根本不出填埋場的圍墻了。

    “收集來的填埋氣還不能直接利用,要進行脫硫、脫氧、干燥、深脫水純化等工序。”何亮說。

    歷時三年的研發,北京環衛集團科研團隊終于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填埋氣高效收集及制清潔燃料的關鍵技術和產品,并獲得5項專利。現在,安定垃圾填埋場內占地6028平方米的填埋氣制液化天然氣示范區里,脫硫塔、脫碳塔、濾罐、增壓罐等設備俱全,讓人以為走進了煉化工廠。

    張永賀告訴記者,這個項目目前每年可處理填埋氣560萬標準立方米,甲烷回收率達到95%。除去部分用于場內發電、供熱外,其他多余的填埋氣都被制成了清潔的液化天然氣,為機動車提供燃料,也可以輸入遍布城區的天然氣管網供居民使用。

    據測算,僅安定填埋場一個示范項目,每年就可生產液化天然氣239.4萬標準立方米,可供2300輛小轎車行駛1年。在經濟效益之外,僅回收的填埋氣就可創造年減排二氧化碳5.21萬噸的環保效益。

    如今,在安定填埋場內,昔日的臭氣已經變成了灑水車的清潔能源,“環衛車使用環衛氣”的夢想已經實現。未來,LNG環衛作業車輛將在全市大規模推廣,并向出租車、公交車等領域擴展,讓“腐朽”借助科技化為“神奇”。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