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即將于3月18日在京舉行的北京匡時2014迎春藝術品拍賣會上,150余件“扇畫小品”將現身拍場,其中大部分低價起拍。
“扇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品,最早出現在東晉時期,成熟于宋、元時代。明代以后,“折扇畫”漸執牛耳,文人墨客精于此道者,不乏超絕脫 俗的傳世佳作。宋代畫家王晉卿與詩人蘇東坡合作的書面扇,明代沈周的《秋林獨步圖》、唐寅的《枯木寒鴉圖》等名家杰作,向來“一扇抵萬金”。
據悉,扇畫小品中,存字和畫的扇子,保持原樣的叫“成扇”,為便于收藏而裝裱成冊頁的叫“扇面”;從形制上分,圓形的叫“團扇”(紈扇),折疊 式的叫“折扇”。或是友人間的千里寄懷,或是靈光閃現時的即興落墨,或是浮沉世事中的潛心之作。小小一把折扇,傳遞的是書畫家的功力和心境。
近年來,隨著書畫行情一路走高,“扇畫小品”也“漸入佳境”,受到越來越多藏家青睞。2013年6月,北京保利“小萬柳堂劇跡扇畫夜場”,唐寅 金箋扇面畫作《江亭談古圖》以1150萬元成交,打破唐寅扇畫作品新紀錄。該專場共計73件拍品100%成交,總成交9000余萬元。
據悉,匡時此次上拍的150余件作品中,齊白石《雙壽》寓意吉祥、用色鮮明,將書法、篆刻和繪畫三種藝術融為一體、共冶一爐;陸儼少《曲江行吟圖》為金箋扇面,經《陸儼少畫集》權威出版,具有較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此外,任伯年《嬌雀幽蘭》、陳佩秋《秋葉小鳥》、于非闇《紅葉白禽》等花鳥題材作品,或清新流暢、或工整細致,在尺幅墨色之間曲盡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