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龍鳳呈祥》全劇的重頭戲,“洞房”是最后拍攝完成的。圖為停機后,主演李維康、耿其昌與群眾演員合影留念。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明晚將在懷柔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璀璨的星光中,將有30位京劇院團長、電影導演、京劇表演藝術家身著華服,與國內外知名電影人一一走過紅毯。
這是京劇演員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地走上一個電影節的紅毯。李維康、馮志孝、耿其昌、葉少蘭、趙葆秀、王平、寇春華、安平、史依弘、王蓉蓉、杜鎮 杰、李宏圖、孟廣祿、趙秀君……這些京劇名角兒參與演出的“京劇電影工程”中部分影片《龍鳳呈祥》《霸王別姬》《狀元媒》《秦香蓮》《蕭何月下追韓信》將 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首映。
“由國家層面進行推動,把十部經典傳統大戲拍攝成數字電影,用大眾傳媒的方式挖掘、搶救、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京劇電影工程堪稱是一項歷史性的工程。”京劇電影工程藝術指導小組的專家們說。
劇場觀眾聽唱兒 電影觀眾看故事
24位專家一字一句推敲劇本
“以前唱傳統戲從沒看過劇本。劇場觀眾聽的就是唱兒,但電影觀眾看的是故事。”在《霸王別姬》中飾演霸王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說,傳統經典的傳承往往就是靠口傳心授,在劇本方面難免粗糙,如今把傳統戲拍成電影,劇本整理成了拍攝前最重要的工作。
“‘楚霸東來漢占西’,我覺得文字現在改得對,但念起來可能會不太順嘴。”
“楊小樓曾說過‘漢占東來楚霸西’,這個占不是地理上的占據,應該是戰斗的意思,這樣更上口。”
在京劇電影《霸王別姬》的電影劇本研討會上,項羽的一句定場詩引發了京劇電影工程藝術指導小組專家們的爭論,劇作家吳江、表演藝術家葉少蘭等人對這句詩有不同意見。
原來《霸王別姬》里項羽的定場詩最后一句原詞是“漢占東來楚霸西”,演員念起來很容易出氣勢,觀眾也聽慣了。但是這句臺詞,與史實中楚漢以鴻溝 為界、各霸一方的地理位置恰恰相反。歷來都有人對這一錯誤有質疑,但多數演員一直因襲舊詞。這一次,藝術指導小組將這個問題進行了認真研討。最后,上海京 劇院的創作人員聽取多方意見,權衡利弊,在主演的支持下,將這一句改為“楚霸東來漢占西”,既符合史實又不失原詞的氣勢。
這樣的場面在劇本討論階段出現不止一次。24位京劇藝術家、劇作家、理論家、評論家放下各自手中的工作,二十多次開會研討,十部大戲的電影劇本 就是這樣一字一句推敲完成的。從前期的劇本搜集整理,到舞臺劇本的反復訂正,再到最后電影劇本的成形,每部影片在劇本整理方面都耗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我們要做的是前輩大師想做卻沒有機會做的事,這是大家的榮幸。很多傳統戲里都有水詞兒,有的詞以前我們想動卻不敢動,也沒有機會坐下來研究。現在要搬上銀幕了還不動,那就是我們沒有本事。”尚長榮認為,拍攝京劇電影讓京劇人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唱了這么多年的戲。
在表演方面也是如此。參加京劇電影工程的名角兒們都已在舞臺上摸爬滾打幾十年,平時他們聽到的只有稱贊,幾乎沒人給他們提意見。可這一次每位專家都用更挑剔的眼光去看名家的表演,像《秦香蓮》的主演趙秀君就“收獲”了三十多條意見,拍攝時她都一條一條地照著改。
劇場唱戲夸張 電影表演細膩名角兒從頭學習再創作
隨著音樂響起,一幅動漫版的《清明上河圖》在銀幕上展開,北宋東京汴梁繁榮景象躍然眼前……京劇電影《秦香蓮》的這個開頭被評價為神來之筆。 “這個設計太有智慧了,不僅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年代和背景,還跳出了我們常人看戲曲電影的感覺,很新、很好!”京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和許多專家在看過樣片后 都為這個設計叫好。
通過電影這個載體,將十部經典傳統大戲在普通觀眾中進行普及推廣,正是“京劇電影工程”的目的,但從舞臺到電影,卻并不簡單。
《秦香蓮》的導演肖朗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參與過經典戲曲電影《野豬林》的拍攝,后來又以導演身份拍過多部戲曲電影。接過拍攝京劇電影《秦香 蓮》的任務時,他依然覺得壓力很大,“這個片子以前有馬連良、張君秋等前輩藝術家主演的京劇電影《鍘美案》珠玉在前,我們怎么能夠不遜色于他們,是個很大 挑戰。”
肖朗的創作更側重于情感的表達。京劇電影《秦香蓮》結尾處,陳世美被鍘,給了秦香蓮一個特寫鏡頭,她臉上沒有勝利的喜悅,只是木然的表情,兩行清淚默默流淌。這個鏡頭傳遞著秦香蓮復雜的心緒,也攪動著觀眾的心,卻是京劇舞臺上看不到的鏡頭。
京劇表演講究夸張,電影表演則需要生活,演員也都是反復調整才找到感覺。讓趙秀君最怵頭的是特寫鏡頭,舞臺表演觀眾幾乎看不到演員臉上的表情,可是特寫鏡頭卻連她臉上的一個皺紋都看得清清楚楚。
拍特寫時導演不讓趙秀君眨眼睛,多長時間都不能眨,可她總是忍不住。她只能在拍攝后抓緊時間練習不眨眼,幾番努力才達到導演的要求。
在舞臺上表演了幾十年的演員,在片場卻像個新人似的從頭來學,王蓉蓉也深有感觸。京劇《狀元媒》是張派代表作,王蓉蓉從藝三十多年來,演這出戲 幾百次都有了,可以說已經滲入血液。但這次拍攝電影她依然非常緊張,提前做了很多功課,“我又像初學者一樣,拿起劇本一點一點地琢磨,每一個地方該怎么表 現都要想透了。”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在拍攝過程中大部分鏡頭都是一條就過。原本還擔心戲曲演員身上沒戲的電影導演王好為不停地稱贊王蓉蓉身上、眼里都是 戲。
劇場里是名角 電影里演“二路”
京劇人為“工程”傾盡全力
“委屈您了,您來個趙云行不行?”京劇電影工程負責人邀請天津京劇院院長王平參加京劇電影《龍鳳呈祥》時,語氣里滿是抱歉。
因為這個戲里的趙云分為前趙云和后趙云,前趙云基本沒什么戲,都是過場,一般由二路武生來演,趙云主要的戲在后半部分,角兒們都只從后半場的“起霸”才開始演。但是京劇電影《龍鳳呈祥》為了影片前后統一,前后趙云必須得一個人演。
“行啊!沒問題。”成名多年的王平已經有三十多年沒演過前趙云了,但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只要是‘京劇電影工程’需要,別說趙云,就是來個龍套都行。”看到王平如此痛快,來邀請他的人都有些意外,畢竟在梨園行什么人演什么戲,什么時候出場都是身份的象征。
影片拍攝過程中,王平也一直接受著配角兒待遇。有時候早晨十點化上妝,穿上衣服等待拍戲,一直等到晚上十一點都沒拍到趙云的戲份,他就那么勒著頭、扎著靠坐了整整一天的板凳;有時候,耗了一天才拍一個鏡頭。
影片拍攝完成后,時長將近三個小時。為了讓觀眾坐得住,導演決定還得再刪五十分鐘的戲。開會研討如何刪減時,王平第一個站出來,“有需要的話就刪我的,沒問題。”最后,為了圍繞主線集中敘述故事的原則,他的“起霸”和幾句唱兒都被刪了。
雖然心里有些遺憾,但王平說, “京劇電影是一個大工程,是振興京劇、宣傳民族藝術的大好事。作為京劇人有責任為它傾盡全力,個人要有大局觀,懂得從大局出發。”
和王平的想法一樣,許多參與到京劇電影工程中的京劇人,無論年齡大小,都愿意為這個工程奉獻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73歲的尚長榮,已經很久沒有演過開打的戲了,可是在《霸王別姬》里他親自上陣,穿著厚底,扎上靠開打,讓周圍的人都捏了一把汗。
李維康則從師哥常貴祥身上看到京劇演員推崇的“德藝雙馨”精神。《龍鳳呈祥》拍攝時正值夏天,影棚里沒有空調。當時不知道自己已身患肺癌的70 歲舞臺導演常貴祥,擔心主演臉上的妝被汗弄花了,常常彎著腰給師妹李維康扇扇子。“我有些不好意思,可是師哥讓我別介意,說都是為了把戲拍好。”李維康特 別遺憾的是,師哥常貴祥沒能看到這部他奉獻了汗水和智慧的影片上映,電影殺青一個多月后就去世了。
對中國當下動輒億元投資的電影市場而言,京劇電影堪稱“神奇工程”,奇就奇在每一部電影投資預算僅有600萬元,這些錢還不如一個大牌明星演一部電影的片酬。但這些京劇人、電影人愣是憑著對京劇的熱愛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心把這件事干成了。
“能夠留下我們的影像,讓人們知道我們曾經為京劇的發展做過什么樣的努力,已經是幸運了。”上海京劇院演員史依弘的這句話也正是所有參加“京劇電影工程”藝術家的心聲。
用電影這種大眾的形式來推廣日漸小眾的京劇,京劇電影工程可以說是以實際行動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講話中提出的“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