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泥人張"8日下午中國美術館展出150余件作品

2015-07-11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參觀者正在仔細研究張锠傳統風格作品中的細節。  

   

    前天(8日)下午,中國美術館5號廳內人聲鼎沸,眾多參觀者擠在一個個小小的泥人跟前,端詳那些百看不厭的細節。這是“雕形塑意匯心語——‘泥人張’(北京支)彩塑藝術展”開幕的第一天。

    展品共計150余件,涵蓋創始人張明山在內的五代“泥人張”傳承人的作品。除了繽紛的泥人引人駐足外,展廳內一張技藝傳承脈絡圖,還透露出新中國成立后這門技藝在北京走進高校傳承的“秘密”。

    65年前從街頭走進高校

    脈絡圖顯示,“泥人張”是起源于天津的民間藝術,不過傳承到第三代張景祜時發生了一個變化。1950年,已經59歲的張景祜受周恩來總理之 邀從天津調入北京,先后在當時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設立“泥人張藝術研究室”,正式從街頭走入高校,“泥人張”的北京分支也由此而起。

    數一數脈絡圖上的人名可以發現,張景祜自1950年來到北京后,一共帶過23個學生。就在開幕當天,其中一些學生也來到了展覽現場。

    滿頭銀發的73歲老人李邦秀在兒子的陪伴下來看展覽。和她一同看展的還有86歲高齡的孔露白老人,她們在技藝傳承脈絡圖上都發現了自己的名 字。兩位老人分別在1958年和1965年跟著張景祜學習泥塑藝術。“我當時在北京彩塑廠工作,總是帶著工作中的問題,到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向張老師請 教。”孔露白說,那時候的學生都已參加工作,是已入行的人,老師教給大家的,自然也都是工作中直接能用到的,偏重于技術技巧。“比如,這堂課教泥人的頭怎 么捏,下堂課教手怎么弄,每一堂課講的內容非常明確和集中。”

    那時候,“泥人張”面向社會育人的事情,甚至引來郭沫若賦詩一首:“用泥造人首女媧,明山泥人錦上花。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滿天下。”

    一個班只有兩個人出師

    不過,像老姐倆這樣的學習狀態,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有了極大改觀。

    1992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裝飾雕塑專業的李先飛,前天也來到了展覽現場。在傳承脈絡圖上,她的名字出現在張景祜的兒子、“泥人張”第四代傳人張锠的學生名單里。張锠是中央工藝美院彩塑專業老師。

    “我們大一、大二的時候和美院其他專業的學生一樣,學習素描、色彩、設計理論這些基礎,到了大三、大四,才會明確專業方向。”李先飛說,雖 然張锠老師教的彩塑是一門非常重要的主課,但學院教育讓大家的藝術視野大大拓寬,學生們可以有很多種專業選擇和追求。就像李先飛所在的班級,全班13名學 生中只有倆人被張锠認定傳承了“泥人張”彩塑藝術,算是真正出師了。其他人,有的偏重藝術設計,有的偏重木雕和鍛銅,各有所好。

    傳承脈絡圖顯示,從1980年至今,能登上張锠學生名單的一共也只有20人。

    創新與文化傳承并重

    學生們學了西洋素描、色彩,又要傳承民間藝術,很多人并不看好,可張锠有自己的教學理念和一套辦法。

    李先飛至今都記得,在一次創作新疆題材的泥人時,她在書上找到一種很漂亮的紋樣,提筆畫在了泥人的裙裾上,當場就被張锠老師制止。“因為我找到的圖樣是漢代的,這種紋樣盛行的時候并未傳到新疆。”李先飛說,老師對待文化傳承的嚴謹態度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而張锠并非一味要求學生們遵循傳統,他更在意“泥人張”彩塑藝術的活態傳承,“‘泥人張’的傳統制作技藝如拍、削、壓、滾是不會變的,但時代變了,人的審美在變,現在的彩塑藝術就得強調裝飾性。”

    張锠特地將傳統“泥人張”作品和自己近年來的作品做了對比。

    傳統泥人非常寫實,人物衣服的花紋和質感都要表現出來,色彩也非常繁復。可如今的泥人形象經過了高度提煉,構圖上強調形式感,或方、或弧、或三角;每個作品的色彩也統一在一個主色調之下,看起來更簡潔清爽。

    甚至,彩塑所用的材料也早就超出泥巴,發展為玻璃鋼、銅、陶瓷等新材料。張锠還主張,“泥人張”藝術要實現“取自于民,用之于民”的追求,因此他創作了不少大型公共雕塑作品,而不是僅僅創作一些擺在床頭桌案的小擺件。

    [展訊]

    彩塑藝術展呈現百年技藝

    “雕形塑意匯心語——‘泥人張’(北京支)彩塑藝術展”展出上至“泥人張”創始人張明山的《劉海戲金 蟾》、近到第五代傳人張宏岳和張宏藝的作品,展品創作年代跨越100年,反映出這門技藝藝術風格的演變。展出作品中,小的只有五六厘米高,尚未著色,質樸 無華;大的則高達3米,是張锠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特制的《盛世中華世博龍》,不僅可作靜態展示,還可以用于舞龍和祈福,可使人們共同參與到藝術中來。 而近年來從中央工藝美院彩塑專業畢業的學生們,也展出了或抽象或傳統的作品。展覽將持續至7月16日。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