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北京“劇院平臺”讓院團劇場兩不閑

2016-11-1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11月10日,北京城市當代舞團攜《國色》前往印度,參加第十屆德里國際藝術節。這部詮釋中國傳統天地本原思想的現代舞作品,將與另一個文明古國的觀眾產生交集。這一切對舞團創建者、著名現代舞藝術家滕愛民來說,來得有點意外。

    “《國色》2011年在國家大劇院首演,第二年去海口演出過兩場,之后就刀槍入庫了。”滕愛民說,對一個民營舞團來說,租劇場演出仿佛是個神話,“便宜的小劇場一天場租也得三五萬元,中大劇場就得8萬元、10萬元,而現當代舞觀眾群有限,租劇場演出根本無法收回成本。”

    今年初,滕愛民得知北京市文化局推出了劇院運營服務平臺,報名之后,《國色》還真的入選了。

    市文化局局長陳冬介紹,北京有營業性演出資質的劇場105家,全年演出場次超過200場的只有50余家;北京有各類文藝院團640家,大多數沒有自己的劇場,需要租劇場。為了調節供需,市文化局去年11月推出劇院運營服務平臺,優秀文藝作品經過嚴格評審后,可以享受零場租、低場租和演出售票補貼三種方式的扶持。

    《國色》以自己的高質量贏得了一天裝臺、兩天演出,一共三天零場租的支持。在停了三年后,這部作品終于得以復排,而且想不到的好事一個接著一個來。

    7月30日,在劇院運營服務平臺的安排下,舞團前往盧溝橋街道文化中心舉辦公益講座,講述現代舞和當代舞的精妙所在。“囊中羞澀,我們沒有實力為演出做宣傳。可平臺的公益講座和統一宣傳帶來了不少觀眾,最終兩場演出的門票幾乎售光。”滕愛民說,更令自己想不到的是,中國舞協相關負責人被宣傳吸引前來看了演出,挑中這部作品前往印度德里國際藝術節演出3場。也是在得知《國色》入選劇院運營服務平臺劇目后,位于亦莊的博納星輝劇院主動找上門來,邀請該劇前去演出兩場。“一個平臺,讓我們獲得這么多幫助,由衷感謝。”滕愛民說。

    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謝意的還有許多院團。國家京劇院復排作品《江姐》在平臺支持下獲得兩場演出零場租扶持,演出消息一發布,門票銷售火爆。這給了劇院極大的信心,緊接著又加演3場,最終5場演出全部售罄,且絕大多數以散票形式售出。濟南市呂劇院的呂劇名作《逼婚記》在平臺的幫助下,時隔54年再次進京;云南省花燈劇院,也是在平臺的扶持下,時隔8年再次進京演出《走婚》……

    整整一年,劇院運營服務平臺已遴選了115臺劇目,安排223場演出。演出類別涉及12個劇種,演出團體來自全國13個省市。

    市場在平臺的促進下,悄然變大。今年全市共有20個劇場參與到平臺中來,商演場次均提高10%以上。場租降了,票價也隨之降了。所有入選劇院運營服務平臺的劇目,最高票價不超過380元,低于100元的門票約占總票量的30%,一年來已吸引9.7萬人次觀眾走進劇院。

    據了解,根據一年來的試運營情況,明年參與平臺的劇場將擴大到全市。作為繁榮首都文藝舞臺,引導精品創作的創新之舉,“今后它將繼續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按照市場機制配置劇場和文藝院團資源,真正成為北京劇院資源的統籌平臺、優秀劇目的推介平臺、精品劇目的孵化平臺、文化惠民的實施平臺。”陳冬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