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國代表作、油畫《天長地久》。
在同輩畫家中,他是少數能超出風格形式而追求“形而上”哲學意味的畫 家,盡管他生前并不如他們有市場號召力,甚至他的作品鮮有現身藝術品拍賣。他就是至今都沒有被業界完全認識的張立國。昨天(22日),“走向現代——張立 國繪畫藝術回顧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展覽共展出他自上世紀50年代至其晚年創作的油畫、水墨作品120余件,代表作、油畫《天長地久》也位列其中。
有人說,從張立國身上可以看到林風眠的影子。生前系清華美院教授的 他,幼年便打下很好的書法與傳統繪畫的底子,考入中央美院油畫系后,又接受了現實主義藝術的科班教育,此后在半個多世紀藝術創作中,開辟了一條不同于西方 的中國現代繪畫之路。“他的作品是50年中國現當代藝術史非常重要的個案。”藝術批評家王明賢認為,其代表作《天長地久》呈現的既是一種中西對話,也是一 種古今對話,它讓張立國在當代中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覽囊括了張立國各個時期創作的重要作品,尤其居于美術館圓廳的“影 子”系列,最令人矚目。晚年的張立國對于畫人影情有獨鐘。在他看來,影子不再是光線背后的陰暗,而恰恰反襯出那些色彩鮮艷的生命力。“父親希望透過近乎靜 止的影子,使得觀者體會并分辨出剎那間的心動。”兒子車飛參與了展覽的總體設計。他回憶說,父親上學時曾畫過一幅夜晚的風景寫生,當時他的老師、同學都很 驚奇于夜間如何寫生,因為即便有燈光,夜間調色也很難做到準確。父親告訴他,畫風景寫生其實并不需要比照對象,因為他已經將畫面深深印進腦海里了,于他而 言,這般風景比彼時眼見風景更為真實。如今身為資深建筑師的車飛坦言,自己沒少受父親的影響,“對于藝術,父親更喜歡那種充滿自律而純粹的美。他相信生命 之美不需要繁文縟節。”這才有了他筆下的人物被畫成影子,河流成為色塊,建筑也只余下輪廓。
稍顯遺憾的是,如同“中國現代藝術之父”林風眠很長一段時間沒被世人 充分認識一樣,追隨他的張立國也還有許多東西需要人們去重新發現與評估。藝術批評家高名潞就認為,張立國的作品把水墨、抽象藝術,甚至裝飾性的東西綜合起 來,走出了自己的路。當天開幕式上,張立國家屬還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多件作品。展覽將持續至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