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京劇電影工程首批十部經典劇目拍攝完成

2017-04-14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歷時五年,京劇電影工程讓十部經典京劇走上了大銀幕。

    《龍鳳呈祥》《霸王別姬》《狀元媒》《秦香蓮》《蕭何月下追韓信》《穆桂英掛帥》《趙氏孤兒》《乾坤福壽鏡》《勘玉釧》《謝瑤環》,這十部京劇電影,以更為永久的形式鐫刻下當代京劇人的身影,令國粹藝術得以更長遠、更廣泛地傳揚。

    對當下動輒數億元投資的電影市場而言,京劇電影工程堪稱“神奇工程”,每一部電影投資預算僅有600萬元,這些錢還不如一個大牌明星出演一部電影的片酬。但參與其中的京劇人、電影人,愣是憑著對京劇之愛和傳承之責,把這件事漂亮地干成了。

    值了:不要等到沒了再說后悔

    第一批入選劇目,充分展示了京劇不同流派藝術的神采神韻,最大程度體現京劇欣賞和傳承的獨特價值。

    京劇《趙氏孤兒》是馬連良先生的代表作,被認為是馬派經典中的經典,融會貫通了馬先生一生所學,將它拍攝成為電影幾乎是眾望所歸。

    這其實也是馬連良先生未能完成的心愿。馬先生的弟子張學津曾為之努力過,但當2011年京劇電影工程啟動時,他卻身染重病未能參與。這一兩 代人未完成的夢想,借著京劇電影工程的東風,終于由北京京劇院馬派老生朱強來完成了。他說:“對我而言,拍攝京劇電影《趙氏孤兒》是難得的機遇,也是期待 已久的機會。這部戲我學了幾十年,跟許多老師都學過,是一部已經扎根在我心里的戲。”

    京劇電影工程在演員甄選上,力求最大限度薈萃不同行當藝術家的精彩表演,老中青三代齊聚,名家名角強強合作。第一批十部影片的拍攝,囊括了 尚長榮、李維康、馮志孝、葉少蘭、耿其昌、趙葆秀、陳少云、譚孝增、寇春華等老藝術家,王平、于魁智、李勝素、孟廣祿、楊赤、王蓉蓉、史依弘、趙秀君、安 平、杜鎮杰、李軍、李宏圖、朱強、袁慧琴等當紅領軍人物,以及王艷、丁曉君、竇曉璇、熊明霞、常秋月、金喜全、杜喆等青年新秀,堪稱是當今京劇界最高水平 的陣容。

    在朱強看來,京劇電影工程是一份留給未來的寶貴文化財富,“工程選擇當代最優秀的京劇演員,通過他們最巔峰的藝術狀態,留下眾多經典劇目的 影像。今天大家的感覺可能還不明顯,但再過一二十年,這件事的重量就顯示出來了,不用等到將來這一批人沒了的時候再說后悔。”朱強說,以往京劇傳承主要靠 口傳心授,“口口相傳難免會有走樣,電影能夠做到忠實記錄京劇藝術家們對這門藝術的詮釋,也能更好地傳承給下一代。”

    “能夠留下我們的影像,讓人們知道我們曾經為京劇的發展做過什么樣的努力,已經是幸運和值得了。”京劇電影《霸王別姬》主演、上海京劇院演員史依弘的這句話,道出了所有參加京劇電影工程藝術家們的心聲。

    哭了:不怕苦,怕拍不到最好

    拍好還不行,拍到最好才行,幾乎所有參與京劇電影工程的臺前幕后的工作人員都是這么想的。

    《謝瑤環》是首批十部劇目的收官之作,它的完成標志著京劇電影工程取得初步性勝利,但在拍攝過程中主演丁曉君卻常常掉眼淚。

    “花園”那場戲,是全劇重點。舞臺表演時謝瑤環的頭飾都是用水鉆來裝飾的。為了避免電影拍攝時反光,也為了凸顯謝瑤環的獨特氣質,丁曉君干 脆花了幾千元錢買了好多珍珠鑲在上面。拍戲那天,兩斤多重的頭飾,她足足頂了17個小時,一天下來連飯都沒吃。第二天早晨,她5點多鐘就起床化裝,整個人 就像踩在棉花上,完全沒了狀態。雖然導演說她表現得很好,但她自己總覺得沒有做到最好,眼淚就忍不住地往下掉,“我不怕拍攝有多苦,我就怕自己不能展示出 最好的狀態。《謝瑤環》是老師的代表作,也是我最喜歡的戲,一定要拍到最好才行。”

    導演馬崇杰參與了《趙氏孤兒》《謝瑤環》兩部京劇電影的拍攝。說起來,他拍京劇電影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他是馬連良的親侄子,父親馬連貴也是樂隊伴奏,“別說我是在戲園子里泡大的,其實還在娘胎里我就開始聽戲了。”

    跨界執導京劇電影,馬崇杰一點兒不覺得輕松,“正因為比別人更懂一些京劇,我拍《趙氏孤兒》《謝瑤環》更是帶著一份敬畏的心情。”從接到拍 攝《趙氏孤兒》任務開始,馬崇杰就感覺“壓力山大”,拍攝前后五六個月他都吃不好、睡不好,琢磨各種細節“伯父對人物設計得非常細,程嬰全劇有八次出場, 每一次都根據角色當時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設計得不一樣,你要是不了解這個,不能把這種變化拍出來,就不能充分展現這部戲的流派藝術特點,可以說就失去了拍攝 京劇電影的意義。”拍攝期間,馬崇杰眼前也總浮現出伯父當年的音容笑貌,更擔心拍不好,不能告慰前輩。

    演員、導演都認真,京劇電影工程的專家們也如此。從前期的劇本搜集整理,到舞臺劇本的反復訂正,再到最后電影劇本的成形,每部影片在劇本整 理方面都耗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二十多位京劇藝術家、劇作家、理論家、評論家,經過30多次開會研討,才將十部大戲的電影劇本一字一句推敲完成。

    笑了:遛個彎兒就能看到好戲

    京劇電影工程,創造性地打破了當前戲曲影片與觀眾見面難的瓶頸。

    “大爺,您又來啦!”

    “可不,我還想過來再瞧瞧《龍鳳呈祥》。在家門口遛個彎兒就能看到這么好的戲,咱就得多看啊!”

    勁松影院每周六日上午都會放映京劇電影工程的影片,影院經理石巖站在影院門口經常能看到不少老觀眾。

    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京劇電影的魅力。從去年4月開始,京劇電影工程在朝陽區垡頭地區文化中心和勁松電影院,以定點、定時、定影片的方式,全年輪流放映當時已經拍出來的五部影片《龍鳳呈祥》《霸王別姬》《狀元媒》《秦香蓮》《蕭何月下追韓信》。

    石巖和他的同事們不僅深入朝陽區的大小街道居委會去拓寬觀眾群,還與中國戲曲學院、中國戲曲學院附中聯系,邀請學戲的孩子們來觀看,從大銀 幕上向名家“偷師”。同時,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來看京劇電影,他們還經常在網絡上推搶票活動。“京劇電影傳播的是正能量,我們作為基層文化工作者就應該讓 這種正能量傳播的范圍更廣。”石巖說。

    垡頭地區文化中心相關負責人楚瀚說,垡頭地區京劇電影的放映免費向社區居民開放,老百姓們已經養成每周二、周六來看京劇電影的習慣了,平均 每場放映的上座率大概有五成。“來看京劇電影的既有老年人,也有爺爺奶奶帶著孫輩一起來看的,爺爺奶奶看得入迷,孩子們也跟著哼唱。”讓楚瀚略感遺憾的 是,目前只有五部京劇電影輪流放映,“有的觀眾一部電影都看了好幾遍,催著我們趕緊更新劇目呢。”

    據了解,朝陽區區委宣傳部今年加大了放映力度,計劃在紫光影城、勁松電影院、垡頭地區文化中心三家影院,全年放映京劇電影工程十部影片,共計500場。

    在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看來,京劇電影工程是京劇與電影百年姻緣的又一曲華彩樂章,“從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開始,中國電影的每一個發展節點都離不開戲曲的參與,而戲曲得以廣泛地記錄、傳播,也離不開電影這一先進藝術形式的助推,京劇電影工程是新時期下對戲曲傳 播的新嘗試和新挑戰。”

    鏈接

    第二批十部影片籌備啟動

    在中央領導同志的倡導和關懷下,京劇電影工程完成了一次成功實踐,十部影片所體現的巨大文化意義、產生的廣泛影響,得到了中央領導高度評價 與大力支持。從2017年開始,京劇電影工程被列為國家重點文化工程,由中宣部立項予以資助和支持。目前,京劇電影工程已經開始啟動實施第二批十部影片的 拍攝工作,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

    京劇電影工程第二批影片的劇目選擇和影片拍攝,將更加追求和體現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民族性相統一的品質目標。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保 持第一批論證機制和排演拍攝經驗基礎上,京劇電影工程第二批拍攝劇目將更多聚焦經典的優秀京劇劇目,邀請更多優秀中青年領軍人才加盟。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