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劇照。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早已廣為流傳,70多年后將第一次被搬上京劇舞臺。日前,北京京劇院新編京劇現代戲《狼牙山》在大興影劇院舉行首次彩排。舞臺上崇山峻嶺,炮火連天,極為逼真;閃回,倒敘,仿佛看一部壯懷激烈的紅色京劇“大片”。
《狼牙山》是北京京劇院2017年的重點創作劇目,歷時9個月打造。全劇舞臺布景真實還原了狼牙山的山體山貌,蒼勁的古樹與山石,逼真的槍聲、風聲,再配合專門制作的戰爭場面多媒體,隆隆炮聲中硝煙四起,高高的山崖上巨石紛飛,完美地烘托出戰爭環境的惡劣和緊張氣氛,頗有戰爭大片的氣勢。
從全劇的敘述方式看更像是在看電影。全劇集中在五位勇士跳下狼牙山前的一段時間,但以倒敘方式開場,從跳崖前的入黨儀式切入,然后開始回憶這次艱苦卓絕的戰斗。在回憶戰斗的過程中,又加入閃回等電影手法,讓勇士們在夢中、沉思中與家人告別。兒女情長的依依惜別,與硝煙彌漫戰斗場面互相襯托,整場戲張弛有度,環環相扣。戰斗的緊張場面與夫妻、母子的溫馨回憶以及隔空對話相結合,閃回越是情深意長,越讓觀眾感受到后面他們選擇犧牲的偉大。全片看下來,觀眾時而滿懷激昂,時而又感傷落淚,情緒隨著情節跌宕起伏。
王道士為五壯士帶路,六人攜手側身走過狼牙山的絕壁懸崖那場戲,導演精準地設計了演員的動作,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萬丈深淵前行走的緊張感,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舞臺下,觀眾無不凝神屏氣,為緊張的劇情捏了一把汗。
胡德林與母親的那場戲更是讓人感慨不已。雙目失明的母親先是阻止兒子去蓮花峰:“那是一條絕路!”聽到胡德林說,他的一條命能換回幾萬百姓的生命時,這位心懷大義的母親毅然讓兒子去赴死。母子情,家國義,在難以取舍中讓觀眾感受到革命先輩的偉大之處。
如果說以往看京劇演出更多的是聽演員的唱,這一次在豐富的唱腔之外,演員的表演也更加細膩,仿佛面對著高清的電影鏡頭,他們一舉手一投足都帶著戲味兒。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張建峰在劇中飾演班長馬寶玉,收到戀人親手縫制的布鞋時的驚喜與興奮,戰斗中的果敢與堅毅,都詮釋得非常到位。一位專家在演員謝幕時說:“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中國人太熟悉。這部戲既演出了信仰的光芒、英雄的氣概,也演出了凡人的悲喜。”
八路軍戰士是年輕人,因此北京京劇院大膽啟用了年輕演員。全劇組47人,除了葛振林的扮演者王雪清、老旦演員沈文莉和馬寶玉的扮演者張建峰外,全部是80后、90后演員。年輕演員極大地活躍了舞臺氣氛。整場演出,有多處唱作并重的戲,演員演唱功力最大程度得到發揮的同時,跳躍、翻跟頭、打斗的場面一場比一場精彩,令觀眾大呼過癮。
狼牙山管委會負責人李芳是狼牙山腳下土生土長的80后,從小就聽爺爺奶奶講述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當她看到京劇舞臺上的“狼牙山五壯士”后既感動又震撼,“我對京劇雖然是門外漢,但這部戲依然打動了我,觀看中幾次掉下了眼淚。”
7月31日至8月3日,該劇將在長安大戲院正式演出,接受社會各界的檢驗。在正式公演前,該劇還將前往“五壯士”之一馬寶玉的家鄉張家口,為當地駐軍演出三場,并邀請馬寶玉英雄的家屬前來觀看。“八一”之后,該劇還將赴保定演出三場,與保定人民共同紀念“狼牙山五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