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重慶緊急叫停三大景區轉讓背后的尷尬

2008-01-30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重慶著名旅游勝地黑山谷、石林和銅鼓灘不久前被掛牌轉讓,又于近日被緊急叫停。這一轉讓風波不僅使這三大景區的未來陷入迷霧,也凸現了目前國內景區保護與開發之間存在的矛盾以及管理體制存在的種種弊端。

  回放:三大景區掛牌轉讓被緊急叫停

  2000年,重慶市萬盛區將國家4A級景區黑山谷、石林和銅鼓灘的50年經營權轉讓給重慶發電廠旗下的萬盛旅業集團。2007年11月28日,萬盛旅業集團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超過控股比例的股權,這意味著接手企業也就擁有了黑山谷、石林和銅鼓灘剩下的經營權。

  記者調查了解到,萬盛旅業集團掛牌轉讓后不久,重慶市園林局于2007年12月25日致函重慶市萬盛區政府要求停止景區轉讓。同年12月28日,重慶市萬盛區政府致函相關單位要求停止掛牌出售三大景區。幾天后,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公告暫停轉讓。

  重慶市萬盛區旅游局局長龐文建告訴記者,根據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萬盛旅業集團擅自作出的這一轉讓行為是嚴重違規的。

  龐文建說,景區轉讓風波給萬盛區旅游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政府部門聞訊后立即叫停了這一違規行為,目前正在協商各方妥善處理此事。為了有利于問題解決,政府部門還不方便透露下一步的計劃。

  針對掛牌轉讓被叫停一事,記者電話采訪了萬盛旅業集團總經理魯虹。他表示:“我不知道這件事,你去找萬盛區政府了解情況。”

   追溯:景區轉讓風波為何一再重演?

  實際上,重慶萬盛三大景區轉讓風波這一幕并不陌生,類似事件在重慶市早已屢見不鮮。世界遺產大足石刻曾因將經營權轉讓給某公司而被列入2006年度國家文物局重點督辦案件之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重慶金佛山景區,在2006年被金佛山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掛牌轉讓,又在第二天被重慶市國資委緊急叫停。

  就全國而言,類似事件亦層出不窮。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貴州馬嶺河峽谷50年經營權整體轉讓給浙江青鳥集團后,貴州省建設廳指責該行為是國有資產潛在性流失;新希望集團計劃用10億元購買桂林山水核心風景區50年經營權的計劃被有關部門叫停;八達嶺長城經營權早年出讓給3家企業,政府部門經過3年談判后又高價收回;湖北武當山轉讓部分旅游項目經營權被罵作是4億元“賣掉”武當……

  據記者了解,建設部關于風景名勝區經營權轉讓“禁令”的主要內容是“核心景區經營權不能轉讓給企業,政府對景區的行政管理職能不能有任何削弱”。然而,有關條例和主管部門的規定并未得到有效落實。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欠發達地區,在“發展沖動”的刺激下,有關部門通常以很不合理的條件將重點景區轉讓給企業,而其中一些企業在經營不善后又隨意將景區轉手他人。

  有關專家指出,發生景區轉讓風波的根本原因在于開發與保護之間存在難以化解的矛盾,以及景區管理法律法規和政府監管方面存在缺失。

  思考:保護與開發如何兩全其美

  那么,景區如何才能實現保護與開發兼顧呢?

  江蘇南京中山陵園和四川碧峰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均為在合法范圍內盤活資源、創新發展的成功案例。中山陵園通過特許經營將核心景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外的經營性資產授予8家企業后,實現了游客接待量的成倍增長;碧峰峽通過協議確定了“資源歸國家、管理權歸政府、公司負責開發經營并承擔相應責任”的開發模式,使景區年收入從30萬元增加到8000萬元。

  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羅茲柏認為,從以上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協調好景區的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光靠政府投入不行,靠企業的短期行為更不行。景區作為旅游資源可以盤活,但絕不是簡單地一賣了之,而應該是推行政府出資源、企業出資金,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三權”分離的旅游開發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優化和創新旅游產業結構,在保護自然和生態資源的前提下,實現高起點規劃、大資金投入、規范化管理和可持續發展。

  此外,有關專家還建議,目前我國景區存在部門交叉管理和法律法規嚴重滯后等問題,應盡快破除這些體制障礙,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嚴格執法,以確保在有效保護景區資源的同時為景區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記者 張琴)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