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陜西省水土保持局獲悉,陜西省“十一五”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劃《綱要》實施兩年多來,已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至2008年6月底,全省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571.8平方公里,占五年規劃任務的50%,其中建設基本農田126.41千公頃,占規劃任務的54%。營造水保林740.69千公頃,種草263.41千公頃,實施封禁治理326.67千公頃,建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27447處,建設淤地壩2015座,其中骨干壩230座。
目前,該省水保生態建設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在繼續實施黃土高原淤地壩試點工程、“長治”工程、黃河水保生態工程、無定河“八大片”國家水保重點建設工程的基礎上,又啟動實施了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等重點工程。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自2007年10月正式啟動,截至今年6月底,綜合治理面積166.14平方公里,生態修復面積297.36平方公里。兩年多來,黃土高原淤地壩試點工程,共落實建設資金4.37億元,其中中央投資2.44億元,已下達淤地壩建設任務980座,其中骨干壩232座,中小型壩658座。同時,榆林、延安兩市每年亦安排資金3000多萬元,對中小型淤地壩進行加固改造。2008年省財政落實省級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投資1500萬元,開展渭河流域28個縣(區)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經過兩年多綜合治理,陜西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不僅控制了水土流失,減少了入黃泥沙,而且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水土保持如今已成為該省農村經濟快速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