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嘩啦啦”的水龍頭前擺滿了存滿水的水桶。
|
|
南通鎮第一水源方山水庫接近干涸,庫底已被曬裂。
|
年紀大了,方紹越仍要彎腰佝背提上好幾桶水。 |
管網年久失修,流一噸、漏半噸多,自然“喊渴”。補上農村小水利欠賬,不光要新建,還要重視維修。而這也正是福州市當下農村小水利建設的重點。
4月20日,福建福州閩侯縣南通鎮,第一水源方山水庫停止出水第九天,全鎮實行分區供水第七天。
雙號,是方莊村供水的日子。74歲的村民方紹越家,門口墻角處的水泵,馬達“隆隆”,正全負荷工作。“隔天才供水,所以今天要往房頂的水箱灌滿明天用的水。”方紹越說。
數百米之外的廷宅村是單號供水。村民吳寶玉家沒水泵,一供水,他便會將家里各式各樣的五六個水桶裝滿,“前一天存下的水,第二天是夠用了,但生活上多少還是不方便。”吳寶玉說,“以前需要用水,直接打開水龍頭,水就‘嘩啦啦’出來了。現在,要提來提去,倒來倒去,特別是沖廁所,最不方便了。”
南通鎮17個村中,14個村近4萬村民平日用水靠南通水廠與洲頭應急水廠供應。進入4月,村民們發現水壓變小了,水量變少了。到4月12日,方山水庫無水可出,南通水廠停止運轉,原先兩個水廠14400噸的日供水量,一下子銳減為只靠洲頭應急水廠的7200噸日供水量。
南通缺水,直接原因是旱。“安全庫容是130萬立方米,現在只剩2萬立方米的‘死庫容’,根本出不了水。”南通水廠廠長鄭強說。
但這場小旱,僅僅是缺水的催化劑。鄭強告訴記者,現有連接水廠與村民家庭的管網,絕大多數已經運行了25年。由于長久失修,漏損率高達60%。眼下,南通鎮已將第二水源吸水管延伸了8米,實現了24小時抽水;并增設取水泵和一體化凈水設施,增加了3600噸的日供水量。
這些只是臨時措施,關鍵要對管網徹底 “改頭換面”。南通鎮鎮長魏邦仲告訴記者,管網改造與南通水廠擴建已經一并啟動,目前已完成規劃設計,5月可以進行施工招投標,6月開工動建。“整個工程將投入2800萬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39公里長的主管網改造,而且各村還將配套資金,改造所有入戶的管網。”魏邦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