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山塘底部被曬死的貝類。
廣東第三大水庫南水湖的水位驟降2米多。
村民引水抗旱。
北江山塘段露出礁石,不少船只擱淺。
農作物“喊渴” 4萬群眾飲水難
旱情報告
清遠:受旱面積54.1萬畝。
韶關:截至4月25日,20.8萬畝作物受旱;翁源、新豐等地4萬余名群眾飲水困難。
幾場小到中雨未能解渴,粵北旱情愈演愈烈。記者昨日從韶關三防辦獲悉,截至4月25日,韶關市原本約10萬畝作物受旱的旱情已迅速發展到了20.8萬畝,其中翁源、新豐等地有4萬多群眾飲水困難。當地農業專家提醒農戶,對5月1日前還不能完成拋插秧的田塊,要考慮改種其他耐旱作物。
3萬畝水田“干得冒火”
乳源大橋鎮、大布鎮、洛陽鎮是典型的山多田少鄉鎮,大片的石頭山中開辟出的少量耕地便是當地農戶賴以為生的“保命田”。就在這些鄉鎮,共有3萬多畝水田沒水耕種。
記者在中沖村一片約200畝的“保命田”中看到,泥土被曬得四處龜裂,已種植的蔬菜、玉米、黃煙等農作物長勢十分緩慢。村民余明鳳說,如果雨水充沛,移植的黃煙20天左右就可以長到10厘米高,而今年因為缺水,地里的煙苗只長到了約3厘米左右,而且還需要天天靠人工挑水澆灌維持生長。
記者昨天實地走訪乳源30多個山塘,發現水位全線下降,另有10個山塘已完全斷水。在大橋鎮的一個山塘中,塘底大量田螺、花貝等生物因無水而干死。
村民從魚塘放水救急
為應對旱情,乳源縣迅速組織農民開展維修山塘、水庫和修建水圳、水渠,設立灌區。目前該縣已投入2000多萬元維修塘壩6座,防汛加固渠道119公里,渠道清淤54公里。很多村民主動把自家魚塘里的水放出來,供田地灌溉以緩解旱情。
城區村民籌資
北江引水抗旱
隨著旱情的蔓延,清遠多個鄉鎮加大了抗旱人力和資金的投入。據記者昨天從清遠市三防辦獲悉,目前清遠全市受旱面積由最高峰的56萬畝減少為54.1萬畝。
記者了解到,受旱最為嚴重的是清城區、英德市、清新縣、陽山縣、連州市。由于這些地方剛進入插秧季節,隨著干旱天數的增加,旱情將進一步發展。
據悉,陽山縣已投入600多臺(套)抗旱設備,并成立了5個督查組分赴各鄉鎮開展災情調查和指導服務,目前已實現抗旱澆灌面積34000多畝,臨時解決飲水困難人口6000人。
到目前為止,清遠全市投入抗旱人數27萬人次,機動抗旱設備2.37萬臺,投入抗旱資金1463萬元,抗旱澆灌面積38.4萬畝。此外,清遠城區村民還籌資從北江引水抗旱。
水淺留船
罕見低水位露出河床
部分漁船擱淺無法動彈
昨天,記者在北江清新縣山塘段看到, 因持續干旱,部分河床裸露,出現不少漁船和貨船擱淺。據清遠市三防部門統計,北江清遠站水位維持在4米的低水位,為同期罕見。
“以前這個時候開始進入雨季,可是今年一直干旱,連江里的礁石都露出來了,十分罕見。”據山塘鎮的一位老人說,北江水位從來沒有這樣低過。
在山塘北江沿岸,隨著水位的下降,一塊塊古老的礁石露出水面,一些重型貨船擔憂擱淺,已經在河灣里停泊了數日,每天派出小艇在河道上探路。
目前,為了嚴防北江出現大規模塞船,清遠海事部門正嚴格落實防控塞船應急預案要求,對北江航道清遠市區段船舶吃水深度管制調整為1.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