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植物冰草,分布在門頭溝百花山。
新發現的植物卷丹,分布在海淀鳳凰嶺,將用于城市綠化。
新發現的植物旱榆,分布在門頭溝東靈山,將在本市石灰巖山地的綠化中推廣應用。
新發現的植物狹葉黃芩,分布在延慶野鴨湖。
幽居在山野、市民平時不多見的野生植物將登上北京城鄉綠化的舞臺。昨天,市園林綠化局對外公布了本市首次植物種質資源調查結果,10種野生植物首次發現,另有533種野生觀賞植物今后將在本市綠化中應用。
10種野生植物首次露面
這次調查由市園林綠化局和北京林業大學共同組織進行,前后歷時4年。調查范圍涉及全市16個區縣的山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林場、溝系、水庫、河流、苗圃、公園綠地等等。
10種在本地文獻中從未有過記載的野生植物在這次調查中首次被發現。“北京鄉土植物大家庭又增加了新成員。”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發現的植物包括唐松草、狹葉黃芩、旱榆、鞘舌卷柏、冰草等。它們大部分分布在深山郊野中,如野鴨湖、玉渡山、百花山地區等。同時,調查還發現了脫皮榆、水榆花楸、省沽油等210種野生植物在北京地區的新分布點,以及當藥、中國扁蕾、假水生龍膽等11種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變異類型。
至此,北京已發現的野生植物種類已達1790種,比1992年修訂的《北京植物志》中記載的植物增加了206種。目前,北京林業大學正在布置北京市植物標本室和展示廳,市民可以在展廳里看到絕大多數北京鄉土植物標本。
馴化野生植物美化城鄉
根據這次調查結果,市園林綠化局編制了《北京市可供利用的植物種質資源目錄》。北京本地的野生資源植物中,具備觀賞價值的有533種,藥用價值的377種,食用價值的294種,有毒植物145種。
“野生觀賞植物將在北京的綠化美化中廣泛應用。”參與這次調查的北京林業大學生物學院院長張志翔說,相比于外來引進的植物,栽種北京本地的鄉土植物更耐旱、更能抵抗病蟲害,也更好管理,而且能營造出近自然的景觀。
“比如這次新發現的旱榆,將來在山區綠化中將大有作為。”張志翔介紹,旱榆特別耐旱,而且它能生長在少土、干燥的石灰巖山崗、石縫間。“北京有不少石灰巖山,比較典型的像房山的上方山,沒什么土,光禿禿的,栽別的樹很難存活,以后可以通過栽旱榆讓它披綠。”
調查中新發現的11種植物變異類型,基本上都是草花,有的是顏色發生變異,有的是花瓣從單瓣變成重瓣。“通過人工雜交、無性繁殖、馴化等手段,這些變異的草花,將來在城市綠化中也可以得到應用。”張志翔說。
部分瀕危植物分布減少
這次調查還對北京重點野生植物的分布、瀕危狀況進行了摸底。《北京市重點野生植物保護名錄》中共納入了80種受保護的野生植物。不過,較為遺憾的是,部分受重點保護的植物,如狗棗獼猴桃、杓蘭、十字蘭、紅門蘭等,在這次調查中并未發現其蹤影。百花山葡萄等瀕危野生植物的分布也比以往有所減少。
“重點受保護植物的瀕危狀況,和游人隨意采摘有一定關系。”張志翔呼吁,市民進山游玩,看見新奇、好看的花草盡量不要去采,“采過來人們只是新鮮一時,但對于植物來說,有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新聞鏈接
入侵植物已達96種
外來植物入侵也是本次調查的課題之一。據調查,本市發現有入侵傾向的植物有96種,55%來自于南美洲;其中已有明顯擴散的27種,如意大利蒼耳、豚草等。
外來物種的入侵,給本地植物的生長帶來了一定的威脅。
對此,市園林綠化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在進口植物的檢疫檢測方面,將進一步加強管理。同時,城鄉綠化中將加大北京鄉土植物的應用比例,更經濟,綠化美化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