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的高爾夫球場
早就被國家明令禁止的高爾夫球場不但沒有銷聲匿跡,反而在近幾年大張旗鼓地擴張。
僅僅在北京,目前就有大約60家正在營業的高爾夫球場,絕大多數為違規項目。這些球場每年要消耗4000萬噸水,相當于一個中小型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
面對禁令,相關政府部門卻主動招商高爾夫球場,并幫其違規。
一年“喝”掉100萬人的生活用水
在北京,永定河的沿線兩岸遍布著大小不等的高爾夫球場。這里被高球業內人士稱之為“高爾夫球走廊”。業內人士介紹說,最小的占地也在1000畝以上,最大的甚至超過了5000畝。
目前,北京有多少家高爾夫球場?原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副主席、北京泛華新興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志強給出的答案是,大概60家。
其實,早在2004年1月,國務院便下發文件要求全國不準再新建高爾夫球場。此后,國家又陸續7次下文,重申通知精神。
然而,從2004年到現在,全國高爾夫球場從170家左右增加到了600家左右,除西藏外,各省市區都擁有了高爾夫球場。
在北京市昌平區溫榆河附近的一處球場,負責澆灌草坪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球場用的都是地下水。球場的1500畝地每天都需要噴灑灌溉,一天就得用幾千噸水。記者了解到,另外幾家高爾夫球場亦是使用可飲用的地下水來灌溉草坪。
根據《北京市自建設施供水管理辦法》:自建設施供水開鑿水源井,應當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鑿井許可,按月報送用水量,繳納水資源費。
記者向北京市昌平區水務局詳細反映了上述高爾夫球場的用水情況。該局辦公室稱,因聯系不上上述球場老板,該局水政監察人員無法進入球場檢查。
記者從內部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2010年,北京高爾夫球場總的耗水量將近4000萬噸。這相當于一個百萬人口的中等城市的全年生活用水量。
高爾夫球場不僅是一個巨大的耗水黑洞,而且它們對環境的破壞也非常嚴重。
在一份高爾夫年度報告中,記者了解到,一個占地1000畝的18洞高爾夫球場每個月施用的氮磷鉀混合肥、殺菌劑、殺蟲劑至少在13噸,而這些化肥、農藥被草坪吸收的不到一半,大部分都隨雨水從陰溝暗槽里流向附近的水庫、河流,有的則滲透到地下。
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院長張曉春告訴記者,我國目前還沒有一整套的辦法和標準來管理高爾夫的污染問題,這導致了高爾夫的污染處于長期失控的狀態。
政府部門“請”我來違規
深圳朝向管理集團(下稱“朝向集團”)是一家專業的高爾夫公司,連續兩年發布了中國高爾夫白皮書。朝向集團提供的數字顯示,2004年前,北京市高爾夫設施只有15家,2004年國家叫停之后,總共又開業了40多家。也就是說,北京市絕大多數高爾夫球場都屬于違規項目。這些違規球場是怎么建起來的呢?
有要求匿名的高爾夫球場負責人透露,他的公司原來在外地,2008年才到北京投資建設高爾夫球場。當初是北京某區的招商部門主動找到他們,并提供了多塊土地供他們選擇。
這位負責人說,招商部門主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對經濟發展的幫助。有了招商部門的支持,事情非常順利。注冊的時候,招商部門建議他們以綠化公司的名義辦理執照。
原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副主席崔志強證實了這位負責人的說法。他表示,2004年高爾夫球場禁令頒布以后,有些球場就已經用運動休閑和綠化這種方式來回避高爾夫球場這個詞,以達成球場建設的目標。除此之外,土地審批、供水、供電等問題,相關部門都會幫著解決。
面對國家禁令,建設高爾夫球場必然面臨風險。上述要求匿名的高球負責人透露,大家鋌而走險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項目周邊的土地增值。比如有做房地產或者旅游度假的項目,球場就能從其他方面收回收益。
朝向集團發布的高爾夫白皮書顯示,全國各地高爾夫球場建設都和房地產有密切關系,在北京,七成以上的高爾夫球場都伴生著房地產。
在北京東五環附近,有一個名為蝶泉花園的別墅項目。同樣位置的其他別墅售價每平方米4萬,這里售價卻要低一半。其售樓人員說,現在均價是每平米19000元到25000元,他們一共有131套別墅,已經賣了一半多了。
記者通過調查得知,蝶泉花園別墅位于疊泉高爾夫俱樂部內,而疊泉高爾夫俱樂部當初是以常贏綠洲假日運動中心的名義通過立項審批的。
在那份立項批復上,記者注意到,整個項目投資一億元,然而,僅從現在公開銷售的蝶泉花園別墅來看,別墅131套,項目建筑面積5.7萬平方米,以每平方米2萬元的銷售價計算的話,保守收入也在10億元左右。并且售樓人員公開承認,房屋沒有產權。
北京奧克運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廣平透露,實際上很多投資商以租代征,從農民手中獲得土地,建設高爾夫球場的同時興建房地產。據他了解,有一個在建的高爾夫球場,同時建了別墅區,什么手續都沒有,一查竟是違章,但是最后補交了兩個億,這事情就過去了。一個企業肯定不會因為兩個億而破產,這說明它的利潤比不是個小數目。
楊廣平說,投資商受潛在的巨大利潤的吸引,地方政府同樣從房地產中獲得了相當一部分收入。
記者觀察
野蠻生長的高爾夫球場為何無人監管?
國務院早就多次下令禁止新建高爾夫球場。但2004年叫停至今,全國各地都在大張旗鼓地違規建設。而且很多高爾夫球場竟然是被招商部門“主動”招商而來。
高爾夫球場違建的原因很多,但要害無非幾點。地方積極招商高爾夫球場,是地方依舊持“唯GDP”意識不放,并未將環保等因素納入責任意識。
在地方執政者眼里,高爾夫球場是一種“高端項目”,對拉動周邊土地和房地產項目的效應格外明顯。土地和項目的升值,將直接影響到地方土地財政收入。因此,地方政府往往明知高爾夫球場違規卻毅然決然地支持到底。
同時,違規的高爾夫球場能夠“一路綠燈”,也說明監管者的責任缺失。要遏制違建還應該深入調查一下,當地政府高層是否入股高爾夫球場,是否給高爾夫球場做了擋箭牌。
只有全面監控,落實到底,才能力挽高爾夫球場的“野蠻”狂瀾;才能避免“球場老板不在,水政監察人員不能進”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