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將有更驚人發現
1月9日上午,延慶縣政府對外發布消息,新近在千家店鎮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內發現大批珍貴的、距今約1.4億至1.5億年前晚侏羅世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也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龍記錄。
2011年7月,延慶縣人民政府聘請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公園(地質遺跡)調查評價研究中心對延慶境內的地質遺跡分布和特點進行深入調查,為申報中國延慶世界地質公園進行學術準備?瓶计陂g,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張建平教授為首的科學考察隊在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內發現了大批恐龍足跡化石,其中還發現了罕見的、每秒達7米高速奔跑的獸腳類恐龍足跡,這是世界上所發現的第二塊該類恐龍足印,它也揭示了肉食性恐龍獨特古行為學。
恐龍遺跡現場。
張建平介紹,延慶的這批恐龍足跡化石可歸屬于晚侏羅世覆盾甲龍類、獸腳類、鳥腳類及可能的蜥腳類恐龍足跡。其中較多的覆盾甲龍類足跡表明,早在侏羅—白堊紀之交,京北、冀北—遼西地區就活動著覆盾甲龍類,這是目前為止中國首次發現的此類恐龍足跡化石,也是鳥腳類及蜥腳類恐龍足跡在中國同時期地層中首次發現。
張建平表示,已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點有3處,并另有3處存疑。其中一號點下部目前暴露出足跡為30個,清晰的行跡2道;一號點上部暴露的足跡至少達到幾百個,成串的行跡約6至7道;二號點目前暴露出足跡15個;五號點暴露出足跡9個。其他3處化石點基本由恐龍幻跡組成,將進一步研究其屬種特征。從現場情況分析,更多更好的恐龍足跡存在于尚未揭露的巖層中,待保護工程完善后再作進一步科學發掘,預計將有更驚人的科學發現。
目前,延慶縣正在申報世界地質公園過程中,并已報名參加明年1月中旬舉行的全國創建世界地質公園評審會。公園將由“一園、兩區、兩線”組成,包含橫跨延慶北部、東部山區的兩個相鄰園區,兩條融合延慶地質遺跡、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特色資源的科考路線。世界地質公園在空間布局上,將形成一個核心區和若干輻射區,即以千家店硅化木園區和龍慶峽喀斯特園區為核心,將八達嶺長城、野鴨湖濕地公園、古崖居、“四季花海”、蓮花山等旅游景區,作為世界地質公園自然和人文資源的拓展補充區,同時延慶全縣2000平方公里,都將在整體上成為一個大公園。
申報中國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工作領導小區執行組長、延慶縣政協副主席李滿表示,將擬定恐龍足跡化石保護區范圍,落實柵欄圍護、專人全天巡護等保護措施,以實現珍稀地質遺跡資源的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