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今年的經濟增速降為7.5%,這里應該考慮了對生態和資源做進一步有效保護的因素。但我們的生態和資源保護,不能陷入被動保護。”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行署專員、林管局長單增慶提出嶄新的觀點。
單增慶代表說,我國一些重要林區不僅承擔著建設國家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的使命,而且承擔著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的使命。拿大興安嶺來說,這條被森林覆蓋的山脈,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等地農業生產提供了重要的生態屏障,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應對氣候變化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單增慶代表說,雖然保護生態和資源意義重大,但不能被動保護,單純地保護會因缺乏經濟基礎陷入“越窮越砍、越砍越窮”的困境,單純地開發也會因無序利用重蹈“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覆轍。所以既要通過保護使森林資源得以休養生息,又要通過合理開發利用促進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成果反哺生態建設,真正做到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單增慶說,林區要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促保護,關鍵是要做好培育接續產業,增強反哺生態建設能力,比如生態旅游、森林食品、林木加工、綠色礦業等,向林地資源、旅游資源和地下資源要生產力。
多年來,通過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地方努力,大興安嶺做到了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天保工程10年間,森林面積和活立木蓄積大量增加,如堅持不懈努力,可有效滿足國家未來發展對木材資源的長遠需求。
據專家初步估算,大興安嶺林區生態效益總價值約1.8萬億元,僅天保工程10年間新增的2900萬立方米活立木蓄積,每年固碳制氧效益就達500.3億元,相當于國家同期投入的5.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