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五一”停休,實行包片責任制,要進度更要質量
中關村森林公園唐家嶺景觀生態林地區,海淀園林部門的職工們頂著烈日植樹造林。
這里,每天有3000余人在造林;這里,干部“五一”停止休假,實行包片責任制全部進場,植樹24小時不停;這里,3天挖出了1500畝地的樹坑;這里,不是簡單的種樹,而是造景,造一座城市精品森林公園……
這里是海淀,干部、農民、軍人、企業員工……全區齊動手,日均增綠300畝。
北京缺綠,平原造林,海淀需要一個“城市綠肺”。
4月末,海淀區平原造林工程被列為該區政府的專項督查項目,區委書記隋振江在督查報告上寫道:加大造林工程推進力度,確保按期完成任務。
4月26日,剛剛上任的海淀區代區長孫文鍇在唐家嶺的工地現場召開了履職后的第一次會議,召集全區各部門負責人現場辦公,主題只有一個:造林。
時間太緊,“植樹是季節性工作,北京地區5月10日以后種樹,苗木成活率就會下降。”海淀區園林綠化局局長沙海江說。
緊,就加緊!會議當場決定:每天推進10%,十天內全部完成。
正值“五一”小長假,但海淀園林綠化局510名干部、所有造林指揮部成員單位、各造林專項工作組全部停止了休假。從副區長劉長利,到每一位普通工作人員,“全部進場盯在一線,現場協調問題,挖坑、植樹、修改圖紙,什么都親手干。”海淀區園林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于是,在唐家嶺,在京新高速路兩側,在海淀區的各處造林現場,24小時不間斷施工,干部們吃住都在工地,晝夜加班。
“渴了也沒空喝水,餓了就啃兩口干糧,實在累得不行了就在工地瞇瞪一下。”海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王艷龍負責京新高速分片,每一塊兒地都走過,每一棵樹都看過。
這就是海淀獨創的“包片負責制”,園林局班子成員和各鎮主要領導,包項目、包地塊、包進度、包質量,與一線施工隊同勞動,第一時間解決困難,排除干擾。
進度快了,如何保障質量?不僅干部下工地,同時兩家大型園林設計公司的設計師也全天候職守在工地,隨時監督質量、隨時協調解決問題,只有一個目標:高標準造林。
除了園林綠化局,海淀區環衛中心、公安消防支隊共組織抽調了45輛水車為樹澆水,區水務局協調造林用水供給,區農委,西北旺、蘇家坨、上莊等相關鎮也抽調干部進場施工,“森林武警抽調450人植樹,3日來的是衛戍區、4日是海軍、5日是空軍……”該負責人說,區內各委辦局和很多駐區單位都提供了能提供的一切力量,共同造林。
每天,3000余人在海淀的各處植樹。“5月10日之前就能完成全年任務。城區土地不多,造林造景要一次完成。”海淀區園林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說,海淀追求的不僅是速度,更是質量,“海淀的森林公園建成后,效果一定是最好的,保證讓市民滿意。”
如今,唐家嶺的綠色,一眼望不到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