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北京:中軸線申遺將包括現代建筑

2012-06-1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上的地標性建筑;中國國家博物館,容納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展館。除了榮譽等身外,這些近現代建筑,還將成為中軸線申遺文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紀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設立30周年系列論壇之文化遺產保護主題論壇近日在京舉行,承擔了中軸線申遺文本撰寫工作的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呂舟發表演講時表示,除了一些帶有元明清特色的既有保護建筑以外,一批近現代建筑也將納入中軸線申遺的遺產申報點范圍之內。

    “中軸線”串起數十歷史見證

    中軸線申遺點從南至北分別為燕墩、永定門、先農壇、天壇、前門大街、正陽門箭樓、正陽門、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等;經過天安門廣場后,還有金水橋、華表、石獅、天安門、端門、社稷壇、太廟、故宮;故宮身后的景山、景山后街、萬寧橋、鐘鼓樓等建筑。

    其中,復建的永定門之所以作為中軸線起點的標志,是基于當代對歷史軸線的修復。而天壇和先農壇,則為歷史皇家壇廟,突出中軸線與禮制的關系;正陽門的箭樓、正陽門都是明清時期北京中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水橋、華表和石獅,都是清代反映禮制內容的重要雕刻,突出了中軸線。”顧不上喝一口水,呂舟翻過一頁講稿繼續說,端門,則是清代中軸線上重要的建筑,社稷壇和太廟也是清代重要的禮制建筑,突出與中軸線的關系。

    “景山因為是中軸線上的制高點而被選擇,其正好證明了,軸線不是一條通透的視廊,而是由建筑群圍合而成的線。”呂舟說,萬寧橋、鐘鼓樓也都是因同樣原因入選。

    天安門建筑群納入申遺點之中

    除了元、明、清時期的建筑以外,天安門廣場以及其上、附近的建筑,也有不少入選。

    呂舟表示,天安門廣場和天安門,都是對原有城市中心、中軸線的延續,天安門的使用反映了新的城市政治中心與古代政治中心的重合。

    毛主席紀念堂,是20世紀70年代末北京中軸線最重要的建設項目,這次納入準備申報的申遺點,反映了中軸線對北京城市建設的影響。

    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等,都是20世紀50年代代表國家尊嚴的建筑,體現出對于中軸線的尊重和強化。

    “按照目前的舊城保護規劃,中軸線申遺范圍內,將不再進行控高調整。”呂舟點開一張航拍的照片說。而在這張照片里的老舊建筑周圍,有幾個紅頂、藍頂彩鋼板的建筑。從俯視角度看,很是刺眼。“在這幾年的準備期里,我們一直在和有關部門溝通,希望能將中軸線周圍一些不符合風格、不符合規范的建筑進行修整,目前這一工作正在進行中。”

    中軸線申遺將利于保護整個舊城

    “中軸線的申報,意味著將全面推動老城保護。”呂舟認為,中軸線是城市的核心地區,如果被列為世界遺產,能夠真正突出北京在世界文化多樣性上所作出的貢獻。

    雖然從既往數據上來看,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中軸線全長只有7.8公里。但記者在昨日(18日)的論壇上了解到,實際上遺產申報區的面積為468.86公頃,緩沖區的面積為4674.58公頃,而遺產申報區與緩沖區的總面積,一共達到了5143.44公頃。這就意味著納入遺產保護的范圍,幾乎等同于東西二城面積相加的總和。

    “中軸線,只是舊城保護中提綱挈領的‘綱’,周邊及更遠范圍地區內的建筑、人文景觀遺產,將因此而受益。”呂舟表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