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影制片廠明清風情街內,工人們在進行拆除施工。
“北三環中路77號”這個承載著幾代電影人夢想的廠區,如今已經開始拆除舊有建筑,將從“北京電影制片廠”變身為住宅和商業設施。面對沸沸揚揚的質疑聲,市規劃委昨日下午發布聲明稱,北影廠內的主樓、東樓和西樓3棟主要建筑為近現代優秀建筑,都要保留。
明清風情街開始拆除
北影廠內的明清風情街上,殘瓦,空街,已經坦白地顯示出搬遷和拆除已經開始。
8月12日15時45分,“北京發布”稱,擁有60多年歷史的北京電影制片廠昨天開始部分拆遷。明清風情街是北影廠中最有特色的地點之一,《末代皇帝》、《霸王別姬》等經典影視作品,讓這里成為了來北影追夢或探訪人士的必到場所。“如今,已經被兩扇緊閉的大門隔絕起來,影視圈的精彩與這里將不再有瓜葛。”
“網上所說的北影廠消失,主要是指明清風情街已經開始拆除。”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關人士說。
在網上激起一石千層浪的“消失”,所指的也是明清風情街。占地1.4萬平方米的明清街一共有5條仿照外交部街等北京街道、明清建筑修建的街道,《還珠格格》等一系列家喻戶曉的電視電影,就是在這幾條街上拍攝而成。
而另外一個面臨拆除的,就是“榮寧府”。1986年,為了拍攝87版《紅樓夢》,“榮寧府”開工修建。此后,這里還曾拍攝過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等。
市規劃委負責人表示,北影廠的改建工程之所以現在啟動,是因為土地所屬方駐京某部隊和使用方北京電影制片廠經過多年努力,終于解決了長期土地權屬問題,正開始著手今后利用的前期工作。記者發現,在幾年以前確定的一般控制性規劃中,這塊土地的屬性就是商業和住宅。
但在這一過程中,市規劃委已經多次向這雙方提出,駐京部隊于上個世紀50年代建設的主樓、東樓和西樓3棟建筑不得拆除。無論這塊地上要建什么,在新規劃報批時,都要給這3座建筑留出空間。
改建方案至今尚未報批
在此之前,北影廠已經歷過3次搬遷。1949年,新街口“北平電影制片廠”改名為“北京電影制片廠”。1954年廠址搬到了安定門外小關,建筑式樣和格局上都照搬蘇聯模式。1966年,北影廠又搬至北太平莊原鐵道部黨校中。1971年,北影廠第3次搬家,搬到了北太平莊原總參測繪學院舊址,也就是北三環中路77號。
著名電影導演、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秘書長何平也發微博敘述了北影廠的搬遷:“北京電影制片廠原址小關,是1958年完工的蘇聯援建項目,“文革”中要拍樣板戲搬遷至太平莊鐵道部黨校,兩年后搬到總參測繪學院,就是現在地址。”
對于再一次搬遷,一些北影廠的老員工表示了惋惜,并公開表達對北影廠的熱愛,希望留住原址。而據此前公布的信息,靠近北三環這一段的建筑拆除后,將由北京中影益田置業有限公司建成“北京益田國際夢工場”。
此前,有媒體稱曾在益田集團網站中查詢到這一項目方案,但昨日記者發現,這一公司官方網站已經無法打開。
而在2011年12月的公開信息中也顯示,“北影廠搬遷后地塊的整體建設方案已經出爐”,但記者昨日從市規劃委獲悉,這一項目至今還沒有進行申報審批。
“對于3棟建筑如何保護,未來將進行哪些利用,都應在項目規劃中有所顯示。”一位受理人員說。盡管土地控規限制此地將建設住宅和商業設施。但如果要進行商業運作,還要經過土地招拍掛手續。
“建筑群”不寫有哪棟引爭論
記者發現,對于北影廠搬遷的疑慮,幾乎都來自于2007版的《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第一批)》。在這批名錄中,“北影廠建筑群”被列入其中,但在輿論中,認為“建筑群”應包括風情街、榮寧府等北影廠內的建筑。
此前,市文物局政策法規處人員曾對媒體表示,北影廠建筑群屬于優秀近現代建筑,根據相關規定,原則上不得拆除、改建、擴建,確因公共利益需要不能避開的,應當對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筑采取遷移異地等保護措施。
在市規劃委的聲明中,則詳細地解釋了引發討論的“建筑群”概念。在北影廠內,由駐京部隊于上個世紀50年代建設的主樓、東樓和西樓三棟建筑,在2007年已被列入《北京市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規劃委已經按規定明確要求予以保留。
但記者在市文物局此前發布的《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第一批)》中發現,建成于1973年的北京電影制片廠近現代建筑群只是“小兄弟”,在71個建筑名單中位于倒數第11位,前身曾經是總參測繪學院近現代建筑群。
而且“名錄”中,對于“建筑群”也沒有明確的劃分。在第一批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中,有14個標注著“建筑群”的名字,除了風口浪尖上的北京電影制片廠以外,還有友誼賓館、北京自來水廠、兒童醫院、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798等建筑群。這些建筑群中,有些建成年代還標注了不止一個,卻對哪些樓受保護沒有明確的指向。
就在同一張名單中的另外一些則直接點明了單體建筑的名稱,例如和平賓館(西樓),北京焦化廠1#、2#焦爐及1#煤塔,首鋼廠史展覽館及碉堡等。
“對于建筑群的保護,并不是指完整地保護廠區,而是說只保護其中的某些建筑。”一名參與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十二五”規劃制定的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