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老北京”代言地道北京話

2013-06-2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高國森在對照詞匯表練發音。

    宣武門外鐵門胡同65歲的老住戶高國森,擱在人堆兒里一點兒不顯眼,可如今他有了一個新頭銜,那就是——地道北京話發音人。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去年開始尋找正宗“老北京”,保護地道北京話的活動。憑借一口京腔京韻,四輩兒都是“老北京”的高國森脫穎而出,成為城區組唯一一名老年男性代表。

    眼下,他剛剛完成了老北京話的錄音保護,這在北京歷史上也是頭一次。26日,記者在胡同里找到了這位發音人,跟他細聊起代言北京話的那些事兒。

    張嘴先“考”記者

    高國森很健談,記者找到他住的鐵門胡同,說明來意,還沒發問卻先被他提了問。“您說說這北京城‘內九外七’十六個城門,哪個名字帶兒化音?”

    冷不丁被他這么一問,記者腦海中一片空白,高國森呵呵一笑插了話:“東便門兒、西便門兒、廣渠門兒。您咂摸咂摸,是不是這仨?”

    由打這兒開始,高國森反客為主,自問自答,拉開了話匣子,左一個掌故、右一段往事……一發而不可收。而且,妙語連珠,詼諧幽默。

    其實,健談,正是發音人必備的一項素質。用高國森的話說,“鋸了嘴兒的葫蘆,來不了這個。”這是負責遴選發音人的北京語言大學專家告訴他的。

    上月底正式錄音保護北京話之前,高國森還有意識地給自己“加碼”,強化訓練談話。每天早上,他都和老伴兒去陶然亭公園,專找“老北京”一塊兒聊天,為的就是給自己一個最佳的語言浸潤熏陶的環境,到錄音時可以把原汁原味的北京話保存下來。

    2000余字詞句錄了一周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所,上月底,北京話歷史上的首次錄音就在這里低調開始了。外界不知情,錄音過程全封閉,為的是怕打擾,影響錄制效果。

    高國森就在這里的錄音間,做起了北京話的代言人。“原先以為跟玩兒一樣,后來才知道,這可真是力氣活兒。”高國森說,稍微有一點兒雜音就得重錄,一天下來口干舌燥,像他這么健談的人,累得都“悶”了,回到家看見老伴兒也是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

    高國森的任務先是用北京話說出1000個單字、1200個詞匯和50個短句。單字列表里,名詞、動詞應有盡有,詞匯一項更是齊全,包括天文地理、時間方位、植物動物、房舍器具、身體醫療、婚喪信仰等十余項內容,幾乎把北京人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一網打盡。

    最難的還是50個短句。有一個例句是“上個月我借了他200塊錢。”這話兩個意思,一個是管別人借,一個是借了別人的,可字面上都一樣,需要憑借語氣、吐字的韻調兒,念出兩個意思。這可難了,一個句子反復錄上兩三遍是常事。

    老話“蚯蚓”咋說問遍四九城

    就這樣,錄了整整六天才算大功告成。期間,有些老話兒怎么說,連高國森也拿不準。他也有招兒,去大柵欄鉆胡同,到廊坊二條的正陽書局等老北京人愛扎堆兒的地方去切磋討教。

    最費周折的就是“蚯蚓”這個詞。高國森怎么也想不起過去的老叫法了。于是,趁著錄音間隙,他四九城地找人打聽。有同齡人告訴他,“蚯蚓”老話兒叫“地龍”,他又查民俗詞典,又走訪居民,后來才弄清楚“地龍”是藥鋪里對“蚯蚓”的叫法,普通老百姓不這么說,而是叫它“蛐蟮”或者“蛐蛇”,而且后一個字要念輕音,這才正宗。

    像這樣難倒了發音人的詞,雖不多,卻讓高國森很是汗顏。“沒別的,多學多練吧。不然對不住咱這頭銜。”

    舊京掌故隨時都能侃一段

    錄音的最后內容是復述一遍牛郎織女的故事,而后再自己講述一段舊京掌故。這可撞槍口上了。“講故事咱拿手啊。”說到這兒,高國森眉飛色舞。

    錄音時,他就拿自己住的鐵門胡同講起了故事。他在這兒已經住了半個世紀,“胡同得名于明朝時這里曾有圈養虎豹的鐵柵欄。到了清朝,菜市口法場就設在胡同旁邊,戊戌六君子就是從這條胡同的南口一溜兒往西排開,一一被砍了腦袋……”對這里的歷史典故甚至每一個院門每一棵樹,高國森都如數家珍。

    “界壁兒住的就是蕭長華,那是京劇名丑啊。還有荀慧生、袁世海,都住這附近,小時候常能聽見琴弦兒聲、吊嗓子聲。”胡同、平房、大雜院教給了高國森一肚子老北京話,最熱鬧時,院里住了14戶,都是老北京人。街坊們愛聊天,每天忙完了,就在院門口、胡同口圍一群人聊,在高國森看來,也正是這樣的生活滋養了老北京話。

    “現在,這大院里就剩我們老公母倆是老北京了。”高國森覺得,現在老北京話的語言環境縮小了,說白了很多時候人們打交道用不上了,漸漸被人忘了,所以才需要保護。反過來想想,其實有點悲涼的意味。

    高國森所在的西城,是北京話采集的先期試點,像這樣的試點全市共設立了11個。市語委負責人表示,選擇西城,因為這里是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的代表。今年開始,門頭溝、房山、通州等郊區的方言土語采樣,也將陸續開始。屆時,一個龐大的多媒體數據庫,將把北京話這個聲音文物永久保存下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