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故宮慈寧宮花園明年開放 再現“乾隆盛世”

2014-08-1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作為故宮2013年古建重點修繕工程的慈寧宮花園目前已竣工,并將于明年正式對公眾開放。

  至今,故宮仍然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筑。1961年,經國務院批準,故宮博物院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首批擁有該稱號的單位。明年,故宮內廷西部90年來有望第一次開放,慈寧 宮、壽康宮這些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的場景將首次揭開面紗。

  故宮博物院有關負責人昨天透露,這片區域將在明年“十一”前整體開放,其中慈寧宮將作為雕塑館,展出400余件宮藏雕塑,壽康宮則恢復乾隆盛世的陳設。

  揭秘:“太后宮”太后不敢住

  從地圖上看,即將開放的區域位于紫禁城的西部,由北往南依次坐落著壽康宮、慈寧宮和慈寧宮花園。按照封建禮制,皇帝不能與前朝的妃嬪同居東西六宮。為安置皇太后、太妃、太嬪,明代開始建造慈寧宮。

  到了清代,這里成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等人隨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寧宮的興盛時期,當時的孝莊文皇后、孝圣憲皇后都先后在這里居住過。由于這些貴婦們有的是時間,因此這片“女性世界”里花園多、祠堂多。

  相傳,慈寧宮還曾經出現過一個有趣的現象,清朝的歷任太后往往不敢住進這座“太后宮”。這主要是因為清代最有影響的一位女性——孝莊皇太后曾在 慈寧宮居住至去世。此后的太后、太妃們都覺得自己的身份有點兒“壓”不住。慈寧宮雖然身份顯赫,然而近年來一直承擔著故宮庫房的功能,儲藏著各類雜物,從 未對外開放過。

  現場:咸若館接受“正骨術”

  等級森嚴的清王朝,用一道隆宗門隔開了前朝和西部區域。門的一側,客流如織,暑期平均每天有近9萬人次從這里經過;另一側,一片開闊的石板路,一道南北橫亙的紅墻擋住視線,金色的琉璃瓦屋頂探出來。偶爾會有一兩名故宮的工作人員沿著墻根匆匆走過。

  繞到紅墻另一側,還有一道東西縱深的墻,一邊是慈寧宮花園,一邊是宮殿建筑區。在花園區,偶聞幾聲鳥語,古樹參天,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故宮專家 介紹,這里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時進行過大規模改建,是太后的專屬花園。除了古松柏、梧桐、玉蘭外,花園中間的牡丹臺當時還密植牡丹、芍藥,每到5月花開時 會呈現姹紫嫣紅爭奇斗艷的盛景。

  2011年,這里啟動修繕,今年年初才竣工。“修繕過程本著最小干預的原則,一切都采用古法,修舊如舊。”工程管理處高級工程師尚國華舉了個例 子,咸若館前抱廈的4根柱子均出現了向外傾斜的情況,外斜幅度達到8厘米。經過探查,這些柱子算是“承重墻”,因此必須做矯正手術。

  最簡單的辦法是拆墻扶正,但是經過專家反復研討,最終決定不進行落地大修,而是采用巧妙的方法將柱子撥正。“這個過程要是講起來得說上一天一宿。”尚國華說,“故宮每一處古建筑的修繕過程都是如此精益求精。”

  規劃:雍正泥塑彩像有望亮相

  明年“十一”之前,故宮這片內廷西部區域將對外開放。慈寧宮將作為雕塑館,展出各類雕塑文物;壽康宮和慈寧宮花園將恢復乾隆盛世時的模樣。屆時,紫禁城的開放面積將從目前的52%擴大到65%左右。

  這些區域的展覽設計正在推進。慈寧宮里預計將展出400余件文物,其中有91件都是國寶級。比如曾訪問過臺北故宮的一尊“清泥塑彩繪雍正像”有望展出。這尊泥塑彩像是這位“四爺”還是皇子時,身著青色團云紋對襟衣的寫實之作,甚至連唇上稀稀松松的幾根胡須都清晰可辨。

  目前,故宮的雕塑藏品中,既有皇宮舊藏,也有近年來考古發掘的文物,還有一些文博單位的調撥品以及社會捐贈品。今后,這些展覽都將陸續推出。

  壽康宮是乾隆為其生母“孝圣憲皇后”修建的寢宮。專家根據《清史稿》《內務府陳設檔》《嘯亭雜錄》等清宮檔案,最終將恢復當年作為太后寢宮時的樣子。眾所周知,乾隆是位孝子,好東西都會先想到母親。因此觀眾將在這里觀賞到不少奇珍異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佛教文物。

  追訪:故宮開放面積將超80%

  目前,故宮是世界上惟一一座年接待觀眾數量超過一千萬人次的博物院。持續走高、分布不均的客流帶來的壓力,讓近600歲的紫禁城難以承受。

  擴大開放面積成為疏散客流的方法之一。除了即將開放的西部區域外,午門雁翅樓和端門城樓、東華門城墻、寶蘊樓等項目也將于明年陸續面向公眾開放。

  故宮有關負責人介紹,本著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大限度地保護歷史信息的原則,自2002年開始故宮的修繕工程陸續啟動。去年重點項目工程開工9 項,其中慈寧宮花園修繕工程、東華門修繕工程等竣工,午門雁翅樓古建筑群維修工程開工。今年有7項工程陸續開工。隨著這些工程的陸續完工,未來故宮將有 80%至90%的面積對外開放,即使是對現代化的博物館而言,這樣的開放比例也屬于較高水平。

  相關新聞

  故宮下月試賣“淡時門票”

  故宮每日觀眾參觀時間分布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人流高峰大多集中在10時至13時。下個月12日至14日期間,故宮將首次試行14時后門票優惠方案。該方案將在未來持續推廣。

  按計劃,優惠門票只能網購。故宮預售網站會將該3天的門票拆分為兩類,一類為全天任意時間段都可入院參觀的全日大門票,現場銷售不設置分時段大 門票,不包含專館,票價為全價60元;另一類為只可當日14時以后入院的半日優惠票,且在網站醒目位置提示14時后優惠活動,不包含專館,優惠票價為全票 的一半30元。

  此外,故宮還將推出年票制度。年票單次價格比同日內單次門票價格略低,且僅限本人使用。年票不能在“十一”黃金周期間使用。為了防止不法人員利 用年票牟利,博物院將設立黑名單制度以及嚴格的檢查制度。成人票定價300元,老人和學生群體定價150元,一年內(自然年)可憑票參觀10次(不含專 館)。

  專家講新聞

  故宮恢復“造辦處”

  講述者:故宮博物院修繕中心副主任 付衛東

  故宮的古建筑多,修繕項目也多,但是傳統技藝的傳承面臨青黃不接的尷尬。僅修繕中心近年來就有二三十位員工面臨退休,而新人還沒有跟上來。有些 修繕用的工具,因為時代變遷在宮外不再使用,年輕人甚至都沒見過。但是古建筑修繕可能干一輩子也趕不上一次大活兒,等到該用的時候再學就來不及了。

  所以故宮開始想辦法,讓這些技藝活下去。

  2005年和2007年,古建修繕中心先后組織了傳統的拜師儀式,希望以這種傳統的師徒傳承方式,使身懷絕技的工匠能夠將精湛技藝傳承下去。 2013年底,我們首次面向一線技術工人開展培訓。今年8月13日,又成立了故宮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加強與外界的溝通和學習。我們還選了十幾位有一定基 礎的年輕人,分別開展以古建筑營造技藝木作、瓦作、油作、彩畫作為主題的培訓,并請老師傅專門給他們傳授一些技藝,希望這些技藝不要中斷,能夠延續下去。

  干這行必須耐得住寂寞,有些老師傅快退休了告訴我:“一輩子我凈刷墻了,但是每一遍我都是用心做的。”現在的我們要學的不僅是手藝,還有這種精神。

  明年故宮將推11項活動

  “普天同慶——清代萬壽慶典展” 2015年9月22日起 午門展廳及東西雁翅樓

  “故宮藏老照片特展” 2015年5月1日起 神武門展廳

  “紫禁城宮殿建筑藝術展” 2015年9月22日起 東華門城樓

  雕塑館開館 2015年5月31日起 慈寧宮

  《石渠寶笈》著錄書畫精品展 2015年9月5日至11月4日 武英殿

  “平安故宮”工程文物修復成果展 2015年9月-11月 神武門展廳

  故宮博物院數字博物館開館 2015年10月起 端門展廳

  壽康宮原狀陳列及主題展覽 2015年8月15日起 壽康宮

  “清淡含蓄——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 2015年9月29日起 延禧宮

  慈寧宮花園 2015年8月15日起 慈寧宮花園

  民國時期出版物展 2015年10月起 武英殿配殿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