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致遠齋內景。
經過兩年的修復,254歲高齡的香山靜宜園致遠齋恢復歷史原貌,昨天起免費向游客開放。這標志著靜宜園二十八景中的首景——勤政殿建筑群修復完工。
經常爬香山的游客都知道,從東宮門進入公園后首個景觀——勤政殿巍峨氣派,而北側多年來只有地基依稀可見。實際上,這片地基系出“名門”,屬于 勤政殿建筑群,由致遠齋、韻琴齋、聽雪軒三部分組成。始建于1761年的致遠齋,曾是乾隆皇帝在香山的理政之所,乾隆“十全武功”中絕大部分決策都是在這 里完成的。但1860年以后,香山靜宜園兩經浩劫,這片皇家園林景觀成為殘垣斷壁。
繼勤政殿主殿及南北配殿修復完工后,兩年前,在市文物局、市公園管理中心、海淀區政府的共同支持下,香山致遠齋、韻琴齋、聽雪軒文物保護工程啟動,該項目是市公園管理中心承辦的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之一。
在這片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景區內,有古建,有游廊,有泉石,有池塘,古香古色,環境宜人。已經修復完工的致遠齋為一殿兩卷式硬山建筑,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而韻琴齋為一殿一卷式硬山建筑,清新雅致。
“包括彩畫、環境整治等修復工程,采用傳統工藝進行,建筑形式完全延續清乾隆時期的形制。”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修復時參考了清乾隆時期張若澄所繪《靜宜園二十八景圖》、《靜宜園全圖》及晚清、民國時期的老照片等資料。
修復過程中,施工人員還在建筑群中發現了一條當年的老水道,有150多米,此前一直被廢墟和礫石掩埋。施工人員發現這條水道不但保存完好,大理石基石完整,而且仍有蓄水排洪的功能。
“此次致遠齋的修復是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逐步恢復歷史景觀的一次嘗試,下一步我們還將根據規劃和專家的意見,對其他景觀研究考證,不排除對有些 景觀按照考證的歷史和現狀再行修復。”市公園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透露,現在還在對頤和園、北海等其他皇家園林做全面考古,有些古建已經毀壞得很嚴重,將在 此基礎上進行文物保護規劃,為下一步發掘歷史名園的歷史文化內涵做準備。
昨天,致遠齋內首個“歷史文化”類展覽免費向游客開放,同時舉辦《皇家雅集展》、《香山自然與人文特色展》等,為游客提供感受皇家理政、品茗書 齋的山水園林空間。據該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10月,包含“紅色教育、歷史文化、文物實物、公園園史”的市公園管理中心四大類、10項主題文化展覽將全部 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