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圖說北京地鐵壁畫三十年變遷史

2015-12-21  來源:千龍網綜合
[字體: ]

 北京地鐵四通八達,北京地鐵更是一條條藝術長廊。步履匆匆中,你可曾留意過站廳里的一幅幅地鐵壁畫?北京的歷史文化、現代風貌在這里藝術地濃縮,并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個美妙的藝術世界。

  地鐵壁畫產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并風行一時,隨著地鐵建設的一度放緩,地鐵壁畫出現了長達二十年的“空檔期”,地鐵公共環境被鋪天蓋地的廣告燈 箱所替代。近年來,隨著新線路的開通,地鐵壁畫再次復興,繼續妝點著北京的地下交通網。請放慢你的腳步吧,跟我們一起探尋地鐵壁畫的變遷。

  誕生期——上世紀八十年代

  北京地鐵壁畫產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地鐵二號線的三座車站中,有6幅壁畫很有代表性。其中設計者多出自我國美術界大家。

  西直門站:《燕山長城圖》和《大江東去圖》

  設計者:張仃

  亮點:鄧小平親自審稿

  1984年的國慶節,作為國慶35周年獻禮項目,北京地鐵二號線即將開通,北京市政府決定將地鐵兩面立墻的壁畫裝飾畫創作的人物交給著名畫家張仃先生。張仃參加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1978年創作了北京國際機場壁畫《哪吒鬧海》,擅長焦墨山水。

  西直門地鐵壁畫在中國地鐵壁畫史上是絕無僅有,兩幅壁畫創作于改革開放初期,是經過鄧小平親自審稿后上墻的。

《長江東去》局部

  《長江東去》局部

  車站西墻上(外環)的《長江東去圖》,長71米, 高3米, 用了50×50厘米的環氧樹脂,共840塊拼出全圖。 繪畫作者是:張仃、龍瑞、姜寶林、 蔣正鴻、王鏞 、趙準旺、趙衛。 畫面突出描繪了長江三峽地區江流、山峰、峽谷、城市、鄉村、大壩等場景,體現了“大浪滔滔向東流”的氣勢。

《燕山長城》局部

  《燕山長城》局部

  地鐵西直門站東墻上(內環)的《燕山長城圖》,長69.8米,高3米,用了50×50厘米的環氧樹脂壁畫磚,共852塊拼出全圖。 繪畫作者包括:張仃、姜寶林、趙準旺、王鏞、蔣正鴻、龍瑞、趙衛、陳平,畫面表現了北京地區群山峻嶺中長城的雄姿, 城墻的蜿蜒,烽火樓的堅固,長城內外的繁榮,顯示出中華民族的氣概。

建國門站:《中國天文史》和《四大發明》

  設計者:袁運甫等

  亮點:與北京古觀象臺上下呼應

  北京地鐵2號線建國門站,在1985年安裝了兩幅巨型瓷磚壁畫《中國天文史》和《四大發明》,展現燦爛的古代文明。

四大發明火藥部分

  《四大發明》火藥部分

  建國門站西墻上(內環)壁畫《四大發明》,作者是彥東、易蘇昊,壁畫長60米,高3米,用了150×150毫米的釉面瓷磚,共8000塊拼出全圖。

中國天文史局部

  《中國天文史》局部

  地鐵2號線建國門站臺東側的“中國天文史”壁畫,講述了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故事。壁畫由美術家袁運甫和錢月華設計,袁運甫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為毛主席紀念堂創作復制大型藝術掛毯《祖國大地》。

  “中國天文史”壁畫全長60米,高3米,由3000塊彩色瓷磚組成,概括地表現了我國長達5000年的天文學發展史。它與建國門旁的北京古觀象臺上下呼應,融為一體。

東四十條站:《華夏雄風》和《走向世界》

  亮點:體現運動精神

  東四十條車站的上面,便是中國最有名氣的大型體育運動場所———北京工人體育場和北京工人體育館。這個車站與附近的工體遙相呼應,很有運動精 神。站臺兩邊的兩幅大型醒目的壁畫也頗具動感,都是些體育運動內容的繪畫,一面是現代世界運動會上的各種體育項目;另一面展現的是中國傳統的運動項目,那 上面的漁獵人物形象是彩陶文化;那上面的征戰人物是漢代畫像磚。他們造型都是那么夸張曼妙,線條飄逸優美、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就像運動在你的身邊。

華夏雄風局部

  《華夏雄風》局部

  “華夏雄風”是大型陶板壁畫,長62米,高3米,1986年10月安裝,壁畫取材于中國歷史人物習武修行的形象,三十余個人物形象, 或聞雞起舞、或言傳身教、或打坐修煉,人物形象鮮活生動。

走向世界局部

  《走向世界》局部

  “走向世界”,用陶瓷鑲嵌,長70米,高2.99米,1985年4月安裝,該畫由細小的陶瓷碎片 鑲嵌而成,整幅畫面描繪了當代各種競技運動,人物形象夸張,富有運動氣息。兩幅壁畫一古一今,相映成趣。

衰落期——21世紀初

  在北京地鐵一號線與二號線相繼建成之后,北京地鐵建設一度放緩。進入21世紀,只有軌道交通13號線建成通車。但是,人們發現新線的建成,并沒 有帶來更為豐富的地鐵壁畫,在站臺兩側和通道之間,取而代之的是大幅的燈箱廣告。加之原有地鐵二號線的壁畫多數年久失修,老地鐵壁畫的風采已經慢慢退去 了,人們也漸漸熟悉了遠離壁畫的北京地鐵。

  復興期——北京奧運會后至今

  伴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北京市再次迎來了軌道交通建設的高潮。地鐵4號線、5號線相繼建成。人們發現久違的壁畫重新出現在地鐵車站中。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新建地鐵站結合所經地區的地理特色,采用了更為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

  地鐵5號線東四站,以淺浮雕展現了昔日隆福寺風情。

  地鐵4號線壁畫取材于《圓明園四十景》。

6號線朝陽門站:《朝陽漕運》和《鳳舞朝陽》

  設計者:周令釗、陳若菊伉儷

  亮點:重現漕運歷史

  朝陽門站是北京市地鐵建設重點工程六號線與二號線相接的重要站點,位于北京東城區與朝陽區的分界線上。朝陽門歷史悠久,在元建大都時名為“齊化 門”,明正統四年(1439年)重修后改名為“朝陽門”。 朝陽門的兩幅壁畫分別為《丹鳳朝陽》和《朝陽漕運》,是中國壁畫協會特邀曾聯合繪制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上的第一幅毛主席畫像、共同參與設計第三、四套人民 幣票面的伉儷夫妻周令釗、陳若菊聯合設計,代表了當今藝術的最高水平,重現了朝陽門的歷史輝煌。

朝陽門站南墻面《朝陽漕運》

  朝陽門站南墻面《朝陽漕運》

  《朝陽漕運》則反映了朝陽門原為“糧門”時運糧的歷史風貌,由40厘米見方的陶瓷片組成,共491片。畫面中的人物、馬匹、樓閣都是浮雕效果,栩栩如生。

朝陽門站北墻面《鳳舞朝陽》

  朝陽門站北墻面《鳳舞朝陽》

  《丹鳳朝陽》由太陽、鳳凰和朝陽門城樓構成,畫面不僅立體感強、色彩艷麗,精心配制的釉色還達到了啞光效果。在燈光的照射下,無論從何種角度都看不到反光、亮斑,保證了壁畫視覺上的完整性。

6號線北海北站:《北海春萌》

  亮點:取材十幾國貴重石材

  五彩壁畫《北海春萌》

  在北海北站的站廳,有一幅巨大的五彩壁畫,名曰“北海春萌”,整幅壁畫由大理石鑲嵌而成,60多種石材,取材于十幾個國家,包括意大利青玉、緬甸玉等貴重石材;九龍壁、小西天,湖光塔影、亭臺樓閣,北海的景象躍然畫上,五彩繽紛,美侖美奐,可謂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

  6號線金臺路站:《金臺夕照》和《金臺求賢》

  亮點:雞蛋皮和鴨蛋皮制成墻面

  壁畫《金臺夕照》

  壁畫《金臺求賢》

  金臺路站東站廳的大型壁畫《金臺求賢》,講述了燕昭王搭筑高臺、上置千金,招攬天下賢士的故事,墻面是由雞蛋皮和鴨蛋皮碾碎后制作而成。該站西 站廳的壁畫《金臺夕照》,則由一片片異型彩色玻璃和LED燈光組合而成,畫面中從金臺路西望,故宮、天壇,古都北京綿延高大的城墻和皇家建筑,在西山彩云 的映襯下顯現出美麗輪廓。

地鐵新線:六成車站裝壁畫

  亮點:“敘事詩變“散文詩”

  本月即將試運營的14號線中段和昌平線二期共有14座新站,其中8座車站設計了11幅壁畫,占了近六成——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風行一時的地鐵壁畫 又回來了。惟一的變化是,曾經宏大猶如敘事詩的壁畫,搖身一變成了“散文詩”,用歡快的“話語”點睛所在站的京味兒亮點。比如,蒲黃榆站的《蒲黃榆記憶》 再現了舊京市井勞作瞬間,北工大西門站的《天工開物》定格了大紡車等各時期代表性的工業產品,景泰站再現古時景泰藍的制作過程,北邵洼站的《綠色昌平》描 繪了新昌平的標志性建筑與生態環境……

地鐵14號線景泰站壁畫

  地鐵14號線景泰站壁畫,20米長、3米多高,生動描繪了元代工匠制作景泰藍的過程。

  小故事:地鐵站因“壁畫”改名

  14號線景泰站,原來定名安樂林站。站外有座琺瑯廠,以京城八絕之一的景泰藍而聞名。這種技藝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因明代景泰年間制作的最為 精美而著名。景泰藍長期以來被宮廷所用,從清朝末年才逐漸走向民間,工藝復雜,生產量又小,了解景泰藍文化的人并不多。為讓更多的國人了解這一傳統手工制 作技藝,地鐵站改名為“景泰”站。

蒲黃榆記憶

  《蒲黃榆的記憶》壁畫采集市井勞作的片段反映老北京城市生活,表達了對失去事物的美好記憶。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