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573公里明長城統一開發新玩法

2017-07-28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未來三五年,長城旅游將不僅限于“爬長城”,還可走棧道,遠眺懷古……市文物局正在統籌規劃市域內573公里明長城資源,將長城文化帶從西到東打造八達嶺—居庸關段、九眼樓—慕田峪段、古北口—司馬臺段、紅石門段四個組團,量身定制不同“開放”模式。

    “爬長城”不再是惟一選擇

    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介紹,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御體系,四組團的設立也考慮了古時防線設置。

    最峻峭組團當屬九眼樓至慕田峪段。九眼樓坐落于懷柔區與延慶區交界、海拔1000多米的火焰山頂,因每面都是9個箭窗得名。天氣晴好時,樓內可望京城,也稱望京樓。慕田峪是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的,素有明長城精華的美譽。

    紅石門段長城則有一座最著名的敵樓,是明長城東向西進入北京的第一個敵樓,敵樓之上有一塊京津冀三地界碑,俗稱“一腳踏三省”。

    據市文物局介紹,長城最常規的做法是在完成修繕后,適當開放部分適合攀爬段。未來三到五年,依據四組團的特點,將嘗試更多“開放”新方法,“爬長城”不再是惟一選擇。例如古北口到司馬臺段,長城將與古北口鎮彼此借力“盤活”,有些位置修建棧道,將游客引到長城旁,觸摸古舊城磚;一些地方將打造觀景平臺,引導游客遠眺掩映在山間的長城;還有一些長城段將增加扶手、欄桿等設施。

    舒小峰表示,未來長城將成為獨特的歷史文化體驗帶和生態環境保護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搶險加固工程年年有

    開放的基礎是修繕完成。長城搶險加固工程會繼續推進。“因為地勢險峻,長城修繕不同于其他文物古建,需要循序漸進,沿用古法舊料。”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說。

    例如,九眼樓段風景秀美,沿途“野長城”吸引了眾多驢友,免不了添傷增痕。文物工作者只能加緊修復,保持長城本體的牢固。前不久,九眼樓—慕田峪段組團中的天梯、鷹飛倒仰段剛修繕完成,長度1003米,歷時一年有余。修繕工程總顧問程永茂介紹,因為地勢險要,一塊塊重達二三十斤的長城磚石運上海拔1000多米高的修繕段,全靠人背、騾子扛。

    紅石門段長城是京津冀聯手保護文化遺產的典型,據市文物局透露,目前北京段已經修繕4000多米,今年三地將繼續推進該段長城的保護工作。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5至10年,類似的搶險加固工程仍將年年開工。”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說。

    長城國家公園落戶八達嶺

    今年1月,我國出臺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成為中華文化重要標識”。9處國家試點公園中,惟一位于北京的是長城國家公園,選址八達嶺。其體制試點區實施方案已經獲批。

    按照目前規劃,這座“長城公園”的范圍以八達嶺至十三陵風景名勝區(延慶部分)邊界為基礎,涵蓋八達嶺、居庸關等已開放的長城“明星段”。

    “長城公園”有別于一般公園,不僅要適當開放景觀,還要帶動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建設。

    利用好長城資源,單靠文物局一家顯然不夠,更多的部門正在參與進來。以古北口鎮為例,長城修繕的同時,市政、交通、旅游配套等也跟進。“文物部門先修繕;發改委等部門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甚至考慮引入社會資金,用于管理及相關配套設施的投入。”有關負責人介紹。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