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首家公立醫院母乳庫在協和醫院成立,捐獻母乳這一新鮮事物引發人們關注。
自2013年我國內地首家母乳庫在廣州誕生至今,滬渝蘇陜京等地已陸續成立了十幾家。“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各地母乳庫“各自為戰”,尚未形成統一建設標準,捐贈數量少,有的醫院母乳庫僅能滿足一成孩子的需求。
母乳是早產兒良藥 國內僅十幾家
6月24日出生的一諾是一名早產兒,一諾的母親生產后遲遲沒分泌母乳。由于身體機能發育不足,一諾對配方奶粉不耐受。家人多方打聽到北京太和婦產醫院有母乳庫,經過新生兒科及營養科醫生共同會診,確認可以使用母乳庫中捐贈母乳。
護士用注射器將接近體溫的母乳每小時一次、每次5毫升喂給一諾。“吸收情況良好,體重已逐漸增長。”北京太和婦產醫院母乳庫負責人武文藝說。
“母乳是新生兒最理想的口糧。對于早產兒,母乳不僅是食物,還是良藥。”北京協和醫院兒科副主任李正紅說。
“大量研究表明,早產兒胃腸道功能發育不成熟,消化吸收能力弱,如果強行多攝入,可能造成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母乳較之配方奶更易吸收,且含有獨特物質,可增強胃腸道動力、促進胃腸道成熟。”李正紅介紹,此外,對于嚴重感染、術后喂養困難、嚴重牛奶蛋白過敏兒童等,母乳也有無法代替的作用。
由于大部分早產兒的母親從生理上還未準備好泌乳,還有一些患兒母親因為疾病、服藥等原因自身不具備哺乳條件,就需要像血庫一樣可以存取母乳的母乳庫,提供醫療救治。
李正紅介紹,在美國,早產兒出生后如果母親沒有泌乳,會由醫生開處方提供捐贈母乳。
母乳庫在國外已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在我國則起步較晚。2013年3月,國內第一家母乳庫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成立,此后在上海、重慶、南京、西安、北京等地相繼落戶。
捐奶量少是普遍難題 有的僅能滿足一成孩子需求
記者調查發現,各地的母乳庫運行標準不一,捐贈少,難以滿足需求。
——捐奶數量少。“四年來共收集到112.2萬毫升捐贈母乳,捐贈人數750人、次數4720次。”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臨床營養科主任劉喜紅介紹,“總受益患兒278人,包括早產兒、腸道術后營養不良患兒以及腫瘤化療等患兒等。”
“醫院每天都有近90名早產兒和病患兒需要母乳支持,但只有一成的孩子能夠得到滿足。”劉喜紅說,捐奶量少是各地母乳庫面臨的普遍難題。“這跟我國母乳喂養的普及率仍較低有關,而且很多人并不了解母乳庫的意義,沒有捐贈意識。”
記者在北京兒科醫院新生兒中心隨機采訪發現,知曉母乳庫的新媽媽數量極少,還有人質疑收集母乳的用途。
——標準不統一。劉喜紅介紹,我國母乳庫大多參考北美以及歐洲母乳庫協會的相關管理指南,初步制訂了用奶、消毒、冷鏈設備管理等制度規范,但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標準。
記者梳理發現,僅低溫保存環境一項,在北京、廣東、上海的四家母乳庫,就有零下25攝氏度、零下30攝氏度、零下80攝氏度三種標準。再比如,為保證捐贈母乳可追溯性,采集、捐贈流程信息如何保存、保存多久,各家母乳庫的規定也不同。
“沒有統一的管理標準,導致各家母乳庫運行情況參差不齊。有一臺冰箱、一臺消毒機就能叫母乳庫嗎?”李正紅說。有的醫院明知道捐贈母乳有好處但不愿意接受,主要是因為缺乏統一、明確的操作流程。
——運營資金短缺。武文藝告訴記者,醫院接受150毫升母乳的成本將近1200元,包括一次性吸奶裝置、血液分析、巴氏消毒、細菌培養等。再加上母乳成分儀、電動吸奶機、消毒設備、儲藏設備等硬件配置,醫院年投入超過30萬元。
“由于沒有收費標準,目前國內母乳庫均為無償捐贈、免費使用。維持正常運營的耗材、設備等,一般靠慈善捐贈或醫院自籌。”李正紅介紹。
據了解,在美國、巴西、歐洲等地,母乳庫普遍實行“無償捐贈、有償使用”,早產兒如需使用捐贈母乳,由醫生開具處方,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全國政協委員蔡國斌曾在全國兩會上提交提案,建議將推廣母乳庫列為省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保證其運營成本。
捐贈母乳影響因素復雜 亟待統一標準保證安全
記者調查發現,一方面是正規母乳庫捐贈數量不夠,另一方面,近年來出現了大量網上交易母乳的情況。記者在某閑置物品交易網站看到,一個名為“母乳人奶凍奶置換平臺”的討論區已有2.5萬名成員。
“有武漢的寶媽出售母乳嗎?可支付費用。”“全部用專業儲奶袋裝,每袋200毫升,五元一袋,限無錫同城自提。”……類似的信息每天都會更新數十條。
“這種線上渠道購買母乳非常不安全,即便是相熟的親戚朋友之間,也存在安全風險。”李正紅表示,飲食、用藥、生活習慣、是否攜帶傳染病等都會對母乳質量造成影響,且喂養涉及多次、多元輸入,影響因素相當復雜。
據了解,為保證安全,母乳庫對捐獻者有嚴格的篩選程序。“首先進行初篩,了解捐獻者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習慣,以及服藥情況、有無吸煙飲酒吸毒歷史等;然后進行梅毒、艾滋病、巨細胞病毒、乙肝等血液檢測。”武文藝介紹,母乳庫不接受冷凍奶,只能由專業人員在醫院或上門用專業設備當場采集。“采集后的母乳要經過巴氏消毒,進行細菌培養,才能進入低溫保存環境,最多可保存6個月。”
“捐贈母乳具有食品、藥品、生物藥品的多元屬性,該由哪個部門承擔監管主責現在還不明確。”李正紅建議,盡快明確監管主體,同時引導閑置母乳進入正規母乳庫。
專家建議,在進一步加大公共健康教育、普及母乳喂養和捐贈母乳觀念的同時,相關部門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統一標準,推動母乳庫長期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