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普遍的觀點認為,男人更難接受伴侶身體上的出軌,而女人則相反,更難接受伴侶精神上的出軌。
但是在我看來,后者之所以抱持能接受伴侶身體出軌的觀點(在某門戶網站的調查中,有近一半的女性認為男人婚后去嫖娼,不能算出軌),更多的是因為過于壓抑自我,不敢主張自己的性權利和性觀點,把女人的價值綁定或依附于男人,所以就聽信了男權文化里這兩個具有洗腦性質的觀點:
關于出軌你怎么看
1、男人作為雄性動物,有到處傳播基因的天性;
2、男人是可以上半身和下半身分開的動物;
我想借這篇文章對上述兩個觀點做出反駁:
1、雄性動物確實有到處傳播基因的天性,可是現如今沒有男人愿意同意自己是雄性動物,比如如果你說某個男人是公狗熊,他一定認為你在辱罵他(就別提其他更有侮辱性字眼的動物種類了吧)。既然人類已經進化到不愿意再與動物為伍,已經有能力擺脫本能的控制,可以趨利避害,可以延遲滿足,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那么他就有能力不再為了到處傳播基因而置親密關系于不顧。當然,除非是他的妻子打從內心里認為,他出去傳播基因是好的,那么他當然可以這樣做。
2、男人所謂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分開,是說他對于沒有感情的女人也可以勃起,但是其實女人對于不愛的男人也可以分泌潤滑液——這些不過都是健康人的生理反應而已,是不分男女的。男人之所以不容易在有性關系的人身上傾注感情,本質上是因為他們對自我和情感有更多的壓抑和隔離,所以才有了所謂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分開。
換句話說,是因為他們的心理和情感不具備上半身和下半身統一起來的能力,所以只好為自己的挫折感找一個理由,來合理化那讓人痛苦的狀態。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是很難真正做到上半身和下半身分開的,因為追求情感和心理的深度鏈接,并在鏈接中感受和認識自己,體會安全感和生命的共鳴感,是每一個生命的本能渴望。
到底什么行為可算是出軌?
很少有人因為伴侶精神出軌而來到咨詢室,因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該如何界定精神出軌。比如當伴侶沉迷于網絡曖昧,而自己表達不滿時,很可能被伴侶一句“你真小氣”給頂回來,或許人們自己也很困惑:貌似伴侶并沒有真的走出去與人發生性關系,可是怎么我就那么不能容忍他在網絡上與人打情罵俏,到底他不對還是我不對呢?我到底該不該直接表明我反對的態度呢?很多人就是在這樣模糊的困惑中,讓伴侶關系慢慢走向未知的方向。
在我看來,只要人們與伴侶之外的人有以性為基礎的關系,那么就可以視為出軌,無論身體或精神。
所謂以性為基礎,就包括了語言和行為兩種。也就是說,只要你與伴侶之外的人在談話時,談論的是與彼此有關的性意味的話題,比如“小甜心我想你了”這種帶有情色挑逗的語言,就屬于出軌。出軌,還包括對伴侶之外的人實施性騷擾、裸聊、買性和賣性等等與性、情色有關的言語和行為。
如果明白到出軌的定義,我想這將有助于伴侶們更加坦誠地溝通彼此之間的關系,可以讓人們勇敢地直面關系中的問題,而不是用諸多借口去姑且,最終使關系變得更加難經營。
身體的出軌,常常是婚姻解體的直接原因。
因為身體出軌是有實質內容的,有畫面的,所以比較容易激發人們的想象力。當得知伴侶出軌,且確認有身體的出軌之后,人們會不可避免地想象伴侶與他人親密的畫面,尤其是每當與伴侶進行親密行為的時候。對這些畫面的想象,會對當事者的自尊感、安全感、信任感等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同時也會影響到伴侶們的親密感,而這將進一步挫傷親密關系。
身體出軌比精神出軌的危害性更大,因為身體出軌會讓人們與婚外伴侶更難分離,以及還可能誕下子嗣,帶來更多的麻煩。而精神上的出軌,卻是虛無飄渺的,似乎有,又似乎沒有,難以捕捉到可視可感的信息。這讓人們的想象力無從發揮,也就弱化了對內在自我和情感的沖擊。這也是那些得知伴侶在網絡上與人保持曖昧關系時,并沒有很快導致離婚、甚至只爭吵不離婚的根本原因。
人們更在乎伴侶身體出軌的原因,遠不止于此。
性是區別愛情與其他情感——親情、友情、人情——的唯一標準。一旦兩個人之間發生了性關系,就意味著他們在靈魂深處進行了深切的連接和交流(某些被男權文化催眠了的女人不認為自己會這樣想,那不過是對自己的欺騙而已),尤其是當性關系已經持續了不短的一段時間,催產素也會讓他們的關系更加緊密,更加難以割舍。性的連接,使得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很快就能變得比父子母女關系更加親密,愛的感覺也更加濃厚。
雖然人們并不懂得這里面的深層動因,卻會在得知伴侶已然與他人有了性接觸后,不由自主地有被拋棄感,親密連接變得松散的絕望和無助感,以及自己可能面臨被迫改變生活軌道的憤怒和恐懼感。
最后,有一種精神出軌,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出軌。
在人際互動越來越豐富和多樣化的今天,即便是已婚者,也總有許多機會遇到怦然行動的異性。有個觀點說,這世界上適合你的人有一萬個,而一夫一妻制讓我們只能從中找出一個來相愛和共同生活。這就意味著,即便已經有了非常相愛的伴侶,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仍然有機會再遇到另一個或多個很有感覺的,或者說是很欣賞的人。
如果給這樣的關系冠以“精神出軌”,那就真是有些草木皆兵的意思。只要我們能把這份心動和欣賞的感覺,做到“發乎情,止乎禮”,保持正常的社會人際互動,就不失為一段很美好的友情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