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導致孩子性格懦弱3歲寶寶情商培養的方法(東方IC供圖)
孩子性格懦弱怎么辦?兒童的性格懦弱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往往是由于幼兒期開始家庭和父母的影響而造成的。那么,要如何糾正孩子懦弱的性格的呢?在這里,小編就來為你出出招,看看怎樣幫孩子改掉懦弱的性格吧。
家庭因素導致孩子性格懦弱
父母之間關系冷淡或惡劣。家 庭心理環境不良是導致孩子性格懦弱主要原因之一。家庭心理環境包括父母之間的親密程度,父母彼此之間的情感表達方式,父母的品德意志力和道德觀等。如果父 母過分嚴厲,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比較粗暴,就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的恐懼,因而從來不敢在父母面前說個“不”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特點。因 此,一個融洽親密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關鍵因素。
家長的教育以恐嚇為主。當孩子調皮搗蛋 時,父母為了制止孩子胡鬧,經?謬樅⒆诱f,“你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再鬧就讓老虎把你吃了”,“你再不聽話,晚上就把你關進小黑屋”等 等。雖然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孩子安靜下來,殊不知,這些話會給孩子帶來相當大的心理隱患,也會導致孩子性格的膽怯和懦弱。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于苛刻。大多數的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對孩子的方方面面要求都很嚴格。當孩子的表現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就會嚴厲地訓斥孩子,責罵孩子,甚至體罰孩子。這樣做會大大地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因而心理信念越來越弱,最終形成懦弱性格。
家長對孩子過度地溺愛。有 些父母因過分疼愛孩子,代替孩子做了孩子們自己應做的所有的事情,包括穿衣、洗漱、吃飯甚至是大小便等這些孩子生活中的必備的技能也一一包辦了,導致孩子 成了生活中的低能兒,比如:“飯不用自己吃,怕灑出來,媽媽喂;有棱角的玩具不能玩,生怕傷著;路不讓他多走,生怕累著;高處不讓他去,生怕跌著;劇烈游 戲不能玩,生怕摔著……”其實父母們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暗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能做,必須依靠父母來幫助,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心理。
家長自卑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有些父母自己很自卑,在生活中常常有意無意地將這種情緒傳遞給了孩子,讓孩子無形中就形成了自己生來就比別人低一等的概念。還有些家長當著孩子的面做些卑顏屈膝的事情,讓孩子從小就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覺得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別人,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懦弱的性格。
讓孩子打回去。首 先要說,這種立意本身并沒有錯,讓欺負者嘗嘗被欺負的滋味,他就會收斂自己的行為。有些教育工作者提倡不要“怨怨相報”,這并不對。欺負人者只有嘗到了被 欺負的滋味,才是對他的最好教育。否則,國家何必對罪犯要設立監獄。問題的關鍵在于,既然孩子沒有還手,十有八九是能力不足,如果我們強調孩子要還手,但 他知道自己不行,也就會讓他更加會覺得自卑。特別是在還手后,遭到更大的報復時。
家長急于參與到解決之中。孩子處在成長階段,有時候無法解決與其他孩子之間發生的糾紛,但是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法官,而是需要父母起到提示的作用。如果媽媽代替孩子出面,把丟失的玩具要回來,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害怕與其他孩子發生沖突,事事都要請示匯報。
事事都告老師。孩 子在校園里與同學發生磨擦是常有的事,有時吃點虧也是免不了的,如果時時都家長出面,或者鼓勵孩子告訴老師,那樣無益于孩子的成長,有時還會把事情搞僵。 告訴老師雖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是否每個老師都愿意管,是否管得過來,是否能管得公道?都還是問題。而且,如果樣樣“報告老師”,孩子不但會被同學看不起, 還會成為一個依賴性很重的人。孩子的事可以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家長和老師應該更多的是起引導作用。
完全不聞不問。一孩子常在幼兒園被捉弄,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間打打鬧鬧的事很正常,等大了就好了。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出乎家長預料,兒子會用暴飲暴食發泄苦悶和煩惱,看到動畫片里弱小者受欺負也會膽戰心驚,害怕這種遭遇會落到自己頭上。顯然,姐姐的處理方式不好。
3歲寶寶情商培養的方法
要經常表達愛意。身體接觸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緒智力。在玩耍、吃飯和交談當中經常表達出愛意,可以培養孩子的健康情緒。
幫助孩子表達情感。幫助孩子了解和認識各種情緒表達也很重要。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現為憤怒。
教會孩子自主決定。獨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讓他們從小學會自己拿主意,才能培養出獨立的性格。
肯定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憤怒,而不是告誡他們“不要生氣”。此外,詢問他們生氣的原因,對幫助他們控制情緒也很重要。切記不要在孩子憤怒時試圖壓抑他們的情緒。
承認他們取得的成績。對孩子的智力永遠要予以肯定,避免貶低他們的作為,否則會讓孩子對失敗失去接受能力。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教會他們積極應對和克服負面情緒。
不過分溺愛。避免說“這事你干不了,我來替你吧”這樣的話,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對自身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