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4年對于社會學家李銀河來說,是有著特別意味的一年。就在這一年的歲末,她用坦誠勇敢的態度公開了自己與同性伴侶17年的愛情與生活。2014年最后一天,李銀河發表新年寄語,除了懷念已故丈夫王小波之外,也發出“享受激情,毫無遺憾”的感慨!
李銀河與同性伴侶“大俠”親密合影
新年許愿 “享受激情 死而無憾”
李銀河在這篇名為《最后一天》的文章中寫道:
今天是2014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將開始新的一年。看去是個平平常常的日子,兩天沒有任何具體的不同,但是還是會感覺到一點點抽象的不同。想起小波寫過一篇小說,標題是《2015》,當時他心目中的這一年還是遙遠的未來,而今,這個他所描寫的未來時刻已經到來。
逝者如斯夫。時間就這樣不舍晝夜地飛逝,生命之泉就這樣點點滴滴地流逝。在這個時刻,心中震響著浮士德的慨嘆:你真美呀,請停留一下。可無論怎樣慨嘆,怎樣留戀,時光的流逝還是匆匆,生命的腳步還是匆匆,并無片刻停留。
人 最深刻的痛苦永遠來自時光的流逝,生命的耗盡。尤其對于無神論者來說,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僅僅是這30000天的時光,就像一個只有30000塊錢的人, 我已經花掉了23000塊錢,剩下不足三分之一了。我要更加珍惜了。我應當以一分錢掰八瓣花的守財奴精神對待自己所剩無幾的這幾千塊錢了。
我 要每天做我最喜歡做的事,聽令我精神愉悅的音樂,看令我精神愉悅的電影,讀令我體會到美和快樂和感悟的書,去愛一個人和被一個人愛,感受那種刻骨銘心的激 情,那種自由奔放無拘無束無邊無際的激情。只有這樣,我才能在我的30000天即將結束時,坦然面對最后的日子,并毫無遺憾地離去。
歲末“爆料” 攜同性伴侶分享愛情與生活細節
12月18日傍晚,社會學家李銀河公開自己與同性愛人“大俠”17年的感情生活,頓時引起高度關注和廣泛討論。不過,李銀河與“大俠”絲毫沒有站在風口浪尖的焦灼感,相反,以輕松開放的心態攜手接受媒體訪問,細述兩人相識相戀的過程與愛情生活的細節。
相識:在王小波去世三個月后
李 銀河:“我們在一個聚會上相遇,那是小波去世三個月后的一天,加州大學的人類學教授麗莎拉我去散心,希望我從失去小波的悲痛中走出來。我因為基本上誰都不 認識,所以在聚會上顯得很落寞,這時,‘她’過來搭訕。后來他告訴我,從那次見面,他就惦記上我了,心想:要能跟這個人在一起該有多好。他對我的愛排山倒 海,雷霆萬鈞,不由我不受吸引,不受感動。當時的感覺,他就是上帝派來的一位天使,是專程來解救我出失去小波的苦海的。”
大俠:“第一眼見 她,我不知道她姓甚名誰,也不知道她的身份,根本就不認識她,只是深深地感受到她的文雅和安靜,心中暗想這個人如果和我生活一輩子該多好啊!后來我們都發 現,原來她長得有些像我的媽媽,哈哈。我追了她好幾個月,談不上招數,是真誠的愛,狂熱自然。現在回過頭來看我曾經給她的詩,感覺那詩也是充滿了真誠和熱 烈。”
相戀:“他”靠譜又浪漫
李銀河:“他特別會照顧人。實際上愛也是一種能力,有好多人根本就不會 愛,他們就是搭幫過日子。那有的人天生就那么浪漫吧,有這種浪漫情懷。能發生激情之愛的人都必須是比較浪漫的,他們的氣質里就帶著浪漫。浪漫之愛是挺純凈 的一種感覺。相差12歲的年齡距離我沒覺得什么啊。反正我是占便宜的那個。他特別靠譜,特別有責任心,我在這一點上從沒擔心過。”
大俠: “剛在一起時,她姐姐總告誡她,‘他比你小那么多,等你歲數大了他就該跑了。’生活在她的身后,我從沒感到憋屈,以她的工作為中心那是應該的,我很希望由 于她的思想理念能影響甚至改變人們對很多事物的看法,讓人們明白追求人性的自由是多么的有意義。所以17年來我從來不讓她做家務,我不愿她在這些方面浪費 時間。煩的時候也有,就是每當她看電影的時候我和她說話,她會不停的點頭,然后問我,剛才你說什么呢?”
生活:“他”愛打麻將她愛看電影
李 銀河:“他跟我真的還是有一點階層差異,比如說他不愛看書,根本就不看,平常就看電視連續劇。我是從來不看電視連續劇的,我看電影看書。他打麻將,好家 伙,他特別迷,經常整宿整宿打麻將,不過后來他也教會了我了,我也沒什么時間去打。我基本就是上午寫作,下午看書,晚上看電影。他喜歡打羽毛球,經常打羽 毛球,幾乎天天去,鍛煉身體。打牌,這都是他的最愛。他也看連續劇,玩網游,還愛看我特別不愛看的社會紀實,什么這家打架那家爭房子,我一眼都不看的,我 絕對一眼不看。他有一陣說也陪我看看電影吧,我一看他沒有興致,那就別讓人家受罪了。其實還是你愛干什么干什么。我們在精神層面比如說藝術文學這方面根本 就不交流。不一定人非得要交流吧,自己享受也行啊。共同愛好,都喜歡風景,喜歡旅游。而且我們倆都比較喜歡自然景觀,不太喜歡人文景觀,會去特別野的地方。
大俠:“我倆跟各自的朋友圈關系都很好,但是玩不到一塊的時候也各玩各的,不影響關系。而且早期我喜歡她的時候也不知道她什么背景,剛相處的時候我倆都特浪漫,沒人覺得這些是個事兒。”
為人家長:孩子管我們都叫“媽”
李銀河:“收養壯壯主要是他的主意。我要是那么喜歡孩子當初我們就生孩子了。他是特別家庭型的,過日子的。他特別愛孩子,完全視如己出。他特別不愿意聽別人說不是親生的或什么。對我們的感情,孩子也不太明白吧,孩子特別晚熟。他還不明白大人的事兒呢。”
大 俠:“養孩子確實是我的主意。他的存在與否對我們之間的關系沒什么影響,不認為因為他改變我們的生活。孩子給我們帶來了快樂,讓我們更充實,畢竟有一個生 命在依賴著我們。當時李銀河確實說過讓孩子喊我爸爸,我也很高興這個稱呼。但是出于孩子的立場我考慮再三還是叫我媽媽,一是不想讓孩子在對事情的理解似懂 非懂的時候給他出難題,二是這個孩子從孤兒院抱來,他一出生就被遺棄,嚴重缺少母愛,父愛和母愛比起來我認為后者更重要,我要讓他更多地感覺到愛、溫暖、 安全,所以還是叫我媽媽。雖然我聽起來不如叫爸爸妥貼,但是為了兒子,我寧愿做出犧牲。其實我是又當爹又當媽。她不怎么管孩子,也沒我有耐心,盯著孩子寫 作業盯一會就著急了。
談王小波:“大俠”很嫉妒“前任”
李銀河:“他一開始特別嫉妒王小波,我說人都不在了你還這么嫉妒,反正他是很嫉妒的。每年王小波逝世的周年紀念,我們都會一塊兒去。”
大 俠:“王小波和李銀河包括我都擁有浪漫情懷。不同的是王小波是才子,是過硬的文學家。李銀河是勇士,是稱職的知識分子。而我只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普通 人。假如王小波活著?這個假如不存在。王小波是個名人啊,這么提也是應該的。我也很欣賞王小波,覺得李銀河真有眼光啊。對于小波我當然嫉妒過,但李銀河說 王小波和我就像是醋和醬油,既然如此也就不嫉妒了。”
相關鏈接:
李銀河關于同性戀8個核心觀點:異性戀不比同性戀更正常
我在此承認自己是異性戀者,僅僅是陳述一個事實而已,并不覺得自己因此就比同性戀者更正常,或者道德上更優越。因為在我看來,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同樣正常,在人格上也是完全平等的。
——《對所謂拉拉身份曝光的回應》
誰 讓你搞同性戀了?誰讓你搞一夜情了?誰讓你換偶了?我只是告訴你,想做這事的人其實是有權利的,就連你這個不想做這事的人也是有權利做的。你還想像有些國 家那樣絞死同性戀嗎?你不能。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現代,不是中世紀了。你不得不習慣于這個世界上有跟自己價值觀不一樣的人了,你不得不容忍這個世界上有跟 自己性取向、生活方式不一樣的人了,你不得不逐漸習慣于對一些事有權利做卻不去做的現代新秩序了。
——《國人應當逐漸習慣對一些事有權利做卻不去做的現代新秩序》
那么在這個當代社會,一種對同性戀的全新觀點,迅速地在觀眾中傳播開來,這種觀點的基調就是,同性戀不傷害他人,對社會也沒有什么負面的影響,它的性質相當于酗酒,或者自由戀愛,它不是犯罪和邪惡,也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種屬于少數人所有的生活方式,人們對于這種有異于常人的少數人的性傾向,已經有了更大的寬容度。
——《透析中國同性戀文稿》
我想對同性戀家長說的是:首先,不必自責,孩子的性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家長做錯了什么。成因待考。其次,要接納孩子,不管他們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重要的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快樂。如果不照孩子自身的樣子接納他們,老是試圖去改變他們,他們不會得到一個快樂的人生。
——《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戀》
對于目前同性戀在我國法律地位的模糊不清,同性戀者當中大體上有兩種看:一種是肯定現狀的保守觀點;另一種是否定現狀的激進觀點。
持肯定現狀的人們認為: "中國不會有專門針對同性戀的打擊行動,一般抓捕活動都是和治安問題連在一起的。我認為中國同性戀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傳統婚姻的壓力和傳媒資訊的缺乏。
持否定和較激進態度的人則是這樣看的: "中國的同性戀在法律上地位不明確,并沒有具體條款視同性戀為非法。可大家心里知道會怎么處理,公檢法的心里知道,他們跟著感覺走。苦的是老百姓,他說你犯了流氓罪就是犯了,我又憑什么說我沒犯呢?
——《中國同性戀者的法律地位》
最近剛做完一項調查,發現中國公眾對同性戀的接納程度相當高。在你如何看待同性戀行為這一問題上,有兩成中國城市公民認為它完全沒有錯;三成人認為它“有點錯”,但是并非完全錯誤;有近四成人認為它是“完全錯誤”的。還有近一成人態度不明。
“如 果您知道一個人是同性戀者,您還會和他做朋友嗎?”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充分顯示出中國人的善良:有超過六成的人說他們還會保持朋友關系,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拒 絕與同性戀者做朋友。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比例大大超過完全接納同性戀的人的比例。也就是說,雖然有相當大的一批人雖然認為同性戀有錯,但是他們還會和這個 他們不理解、不贊同他性傾向的人做朋友。
——《公眾對同性戀的態度》
同性戀的價值觀念概括地說有幾類:第一類為同性戀是罪惡,第二類認為同性戀是疾病,第三類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生活方式,跟常人沒有什么不同。這三種觀點依次是逐步的進步。
——《同性戀的價值觀念》
艾 滋病傳播中,同性戀人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群。國外一些同性戀者只有同性性關系,沒有異性性關系。而在我國,由于文化傳統、社會觀念的不同,同性戀者往往 還有自己的家庭,既有同性關系,又有異性關系。這給我國艾滋病防治帶來了很大難度。因為直腸粘膜組織非常容易破損,同性性行為感染的危險度比異性性行為還 要大。
——《同性戀與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