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經過對地球內部進行掃描發現在東亞的地下深處有一巨大的水體,其容積至少和北冰洋相當,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地球的深處發現如此龐大的水體。有意思的是,這一巨大水體的位置主要是在東亞及北京的地下深處。然而,所發現的這些水體均被禁閉在位于地表以下400到800英里(700到1400千米)的巖石之中。
巨大水體
據美國媒體報道,科學家在對地球內部深處掃描時發現,在東亞下面存在著一個非常巨大的水庫,其中的含水量至少相當于一個北冰洋的水量。這是人類首次在地幔(地球的地質結構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下面就是地幔)下面發現如此巨大的水體。這項發現由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地震學家邁克爾·維瑟遜和他的學生耶西·勞倫斯一起研究得出,它將被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學學會出版的專刊上。他們兩人一起分析了將近60萬份的震波圖(地震穿過地球時產生的震波的記錄,通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裝置收集起來)。他們注意到,在亞洲大陸下面地震波表現出了減弱的現象,而且速度也略有減慢,維瑟遜說:“水可以減慢地震波的速度,大量的減弱和減慢的跡象可以預測那里存在著水。”
不過這個巨大的水體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洋,因為水實際上存在于巖石的礦物結構當中。維瑟遜說:“那里看上去仍然像是固體巖石,你只有把它放到實驗室里才能找到其中的水。當你把它加熱的時候,它就會脫水,就如同你用火燒一塊粘土一樣,可以把里面的水全都去除。”
“北京異常”
維瑟遜將這個新的地下結構稱之為“北京異常”,因為他發現在北京下面地震波的衰退值最大,這就說明在北京的地下深處巖石的含水量最為豐富。維瑟遜第一次使用這個名詞也是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蓋著,這些水有著許多的作用,其中一項就是為大陸板塊的移動扮演“潤滑劑”的角色。“看看我們的姊妹星,金星,”維瑟遜說,“在它的內部非常的熱也非常的干,它沒有板塊構造,所有的水可能都已經被蒸發了,它的整個系統是被封鎖的,就好像《綠野仙蹤》里那個沒有油而生銹的錫鐵人一樣。”在以前,科學家也認為地幔深處由于溫度很高,巖石中不會存在有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