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資訊 > 正文

我國第二臺6000米自治水下機器人通過驗收

日期:2007-07-26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 ]

中國深海探索技術再上新臺階

    近日,我國第二臺6000米自治水下機器人“CR—02”通過了由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在青島主持召開的驗收會。至此,該項目在完成高水平研究與開發和大量湖海試工作的基礎上正式結題,成為我國繼“CR—01”后又一個深?茖W考察和探索的高技術平臺,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掌握水下機器人的關鍵技術。

    海洋是一個無比巨大的能源庫,天然氣水合物總量相當于陸地燃料資源總量的2倍以上。海底儲存著1350億噸石油,近140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隨著陸地資源的日益減少,人類將目光投向了海洋。然而,海底世界不僅壓力非常大,而且環境異常惡劣,一般的設備很難完成資源勘探和開采任務。于是,人類將深海探測的希望寄托于水下機器人。

    1995年,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主持完成了“CR—01”6000米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研制,該機器人1995年和1997年兩次赴南太平洋海域參加中國大洋協會海底資源調查并獲得成功。這一研究成果還獲得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基于“CR—01”奠定的基礎,1999年,科研人員開始著手“CR—02”6000米自治水下機器人的研制。

    “CR—01”的研制成功使我國具有了對除海溝以外海域進行詳細探測的能力,“CR—02”又實現了哪些突破呢?專家介紹,除具有“CR—01”的功能外,“CR—02”還具有更好的機動性能,并具有對洋底微地形地貌進行探測和對洋底地形的跟蹤能力和爬坡能力。因此,它具備進行多種深海資源調查的能力。“CR—02”機器人首次使用了雙電機對轉槳推力器,提高了縱垂面運動的機動性;首次研制了非同軸的對轉螺旋槳。通過對推進器進行合理布局,提高了潛水器的操縱性,使其在復雜海底安全航行的能力得到提高,避碰與爬坡的能力得到增強。項目組研制成功了“CR—02”半物理數字虛擬仿真平臺,為安全、便捷地進行深海應用奠定了基礎;研制成功了全新型的測深側掃聲納系統,使“CR—02”具有進行地形地貌探測和淺地層剖面能力。

    據介紹,課題組在青島海域和千島湖進行了海試和湖試。在湖試中,“CR—02”總體性能和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合同要求。2006年9月,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組成了13人的試驗隊,參加由中國大洋協會主持的南海海上試驗。南海海上試驗歷時45天,海上實際試驗15天,共進行10個有效條次試驗,完成了“CR—02”的深海試驗任務。

    據悉,“十一五”期間,中國大洋協會將重點開展用于深海資源勘查、環境調查、資源開采和深海運載器等深海裝備技術的研究開發,研制更高技術水平的遙控潛水器、深海作業型自治水下機器人。(記者 鄭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推薦閱讀
精彩推薦
商城打折熱賣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