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關村平谷園和中關村順義園獲得授牌,這兩個北京的遠郊區像中心城區一樣擁有了中關村園區。
接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平谷園”的授牌,平谷區委書記邱水平臉色略顯激動:“這是一塊能助平谷重新起飛的牌子!”讓邱水平激動的并不是一塊簡單的牌子,而是這牌子背后所承載的中關村先行先試的政策利好,和隨之而來的發展機會。
“先行先試”擴至遠郊區
“高新企業會越來越多”
去年年底,國務院批復同意了中關村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調整的方案。中關村示范區的面積從233平方公里調整為488平方公里,房山、門頭溝、懷柔、平谷、密云、順義和延慶等7個區縣首次擁有了中關村園區,享受到了中關村各項優惠政策和配套政策措施。
而作為春節后首個獲得中關村授牌的園區,談到園區今后將發生的改變,平谷區經信委負責人首先提到的便是產業結構升級。
“隨著中關村政策的落地,高新技術企業將會越來越多地落地在平谷。對于產值雖高,但附加值較低企業的引入,我們的門檻會越來越高。”他介紹,由于城區日益高漲的生產成本,為了同時享受中關村園區政策優惠和郊區縣廣闊土地資源,不少高科技企業公司注冊在海淀,生產工廠在平谷,而平谷區目前的產業構成主要以汽車配件制造、食品制造等科技含量較低的制造業為主。
這一傳統模式導致了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土地、人力資源來自平谷,高額的利潤、可觀的稅收卻都落在了中心城區。
“要想提高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吸引更多高科技高附加企業勢在必行,而吸引企業靠什么?就是優惠政策和完善的配套政策措施。”該負責人說,在過去,政府相關部門為了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想盡辦法為其提供土地、爭取資金、貼息貸款等各種優惠,但這畢竟不是長效的機制,區縣無法長期承受這樣的負擔。而成為中關村的一員,讓這些為高新技術企業納入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的覆蓋范圍,會幫助越來越多這樣的企業投入遠郊區縣的懷抱。
園區輻射全區
“借中關村帶動全區發展”
園區發展并不是遠郊區縣利用自身被納入中關村園區的最終目標記者采訪中發現,平谷和順義相關負責人“隔空”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我們將以培育具有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重點,把中關村園區建成區縣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帶動區縣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提升。”一位區縣負責人如是說。
“中關村平谷園的面積雖然只有5.08平方公里,但是依托我們即將建設的創業大廈、總部大廈等,屬于平谷區、但地處中關村平谷園之外的高科技企業,也可以注冊在創業大廈里,讓5平方公里的平谷園園區輻射到全區5個產業基地共計50平方公里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區,共享中關村的政策利好。”中關村平谷園負責人介紹。
據介紹,下一步,平谷將在興谷經濟開發區建立一個企業孵化中心,在馬坊工業園區建設一個創業大廈,為入區科技型企業提供創業支持,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孵化。此外,平谷將通過興谷經濟開發區、馬坊工業園區、馬坊物流園區這三個園區的空間定位,發展食品產業基地、通用航空產業基地、軌道交通產業基地、音樂文創園產業基地和綠色能源產業基地,形成“三園區五基地”的特色定位。
中關村順義園負責人介紹,結合中關村科技示范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順義園將著重發展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研發服務、信息服務等高端產業,加快推進高新技術成果孵化轉化,建設“生態良好、產業集聚、用地集約、設施配套、城鄉一體”的研發服務和高技術產業集聚區。
馬上就訪
“失而復得”的“中關村身份”
得知園區剛剛掛上了中關村平谷園的牌子,園內企業普析通用儀器的老總田禾顯得格外興奮。因為公司13年前無奈丟掉的“中關村企業”頭銜,要失而復得了。
在普析的實驗室里,將牛奶取樣,進行前處理后,樣品隨著指頭尖大小的取樣瓶進入取樣儀,開始高效液象色譜儀的檢驗。從拿出一瓶牛奶到拿到檢測結果,僅2個小時就能準確得知牛奶中是否存在三聚氰胺和具體的超標參數。
這是一家提供分析儀器,檢測試劑,前處理設備、方法、標準的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平谷區為數不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說到公司產品的應用,田禾如數家珍:2008年,公司參與三聚氰胺檢測國家標準制定,由于準確性、穩定性過硬,公司的檢測儀器成了標準驗收時的“御用”檢測儀器;2012年曝出毒膠囊事件后,全國1600余家藥企紛紛購買普析的檢測儀器對藥品鉻含量進行把關;蒙牛、伊利等大型乳企每年派數十人來公司參加檢測培訓。
雖然企業發展迅速,但從2000年起,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推動產業化發展而從城區的中關村園區遷至平谷,田禾心里總覺得“缺了一塊”。
“國家科技部牽頭的"十二五"科技項目的申報,如果不是中關村企業,申請起來實在太難。我們的分公司在美國、英國都有,他們很認"中關村企業"這個大牌子。中關村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直接享受稅費減免,而如果是園區外的高新技術企業,要先繳納、再申請退稅。”出于政策優惠、市場和品牌推廣等方面的考慮,田禾常常會回想起頭頂還有“中關村”這個光環的日子。
隨著平谷等區陸續納入中關村園區,田禾的念想終于成真了。“有了中關村的政策背景,像我們這樣愿意來郊區縣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肯定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