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眾多獨立品牌設計師的國內首個原創設計街區瘋果創意街,日前在中關村購物廣場開業。
站在“吐舌頭的愛因斯坦”旁扮個鬼臉、沖著“撇小胡子的蒙娜麗莎”來個微笑,位于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的瘋果街,昨天人潮涌動。在這里,50名獨立品牌設計師,把創意變成商品。在這里,50家各具特色創意小店,讓設計師的作品靜待喜歡它的人。開業一周來,這條50米長的“創意小街”,成了中關村最特別的街區。
瘋果,瘋狂創意果然不同
50多米長的街區長廊里,棕色的地板上布滿了不同顏色的涂鴉,很是搶眼。和涂鴉形成對比,長廊兩側的工作室卻是整齊的玻璃櫥窗和白色墻面。并沒有怎么改變商場原本的布局,50名設計師的獨立攤位,被分別設在了10來家店鋪里。
隨意走進其中一家,上下幾級臺階、簡單白色的展臺,自然而又巧妙地分出了四五名設計師的地盤。復古的籬笆、別致的窗戶、搞怪的抽象畫、寫實的文藝范兒照片,盡管只有10來平方米大小,設計師們卻把各自的小店裝飾得個性十足。
“你隨意看,有事兒隨時問我。”昨天下午,看到有顧客走進店里,郭凱龍趕忙從手頭的木工活里抬起頭,熱情地打起招呼。1米75的個頭,架著一副眼鏡,普通的襯衫、牛仔褲,頗有文藝范兒的郭凱龍,是這家名為“創意ZG木刻”小店的主人。在他身后,不大的木頭圓桌旁,圍坐著四五個年輕人。他們不是店內的員工,是一群來做“DIY木刻”的發燒友。
看著自己手里已經半成品的木刻相冊,還在上學的小吳犯起了嘀咕,“這個字的筆畫太多,我怕自己的刀工拿不準!”小吳想給快要過生日的媽媽一份驚喜,想著用最近一家人旅游拍的照片做成一份木刻相冊。這不,“爨底下村”的“爨”字可真難倒了她!拿起小吳手中的刻刀,郭凱龍低頭細細雕刻起來。也就幾十秒的工夫,棕黑的木板上,便顯出了一個小巧的漢字。
在郭凱龍的店內,有木刻胸牌、指示牌、相冊、鬧鐘、卡片等10多種品類,簡簡單單的黑白線條和創意內容成了他家產品的招牌。
簡單的長形木板,沒有任何遮蓋,只有長短不一的三根時間指針,在板子上走動著。不過,在本該刻著時間的位置上,卻不是1到12的數字,而是一句句風趣幽默的話。這不,其中一個鬧鐘,下午2點的時間上赫然刻著“再吃抽屜里的零食就剁手!”
“我想把普通的鬧鐘做成一種生物鐘,這樣大家在看時間的時候,也會有好心情。”郭凱龍指著店門外說,在這條街上,還有近50位設計師,“這里每一個人的創意都特別棒”。
店租,只要創意好每月僅九百
印著“囧人證”、“幸福的胖子證”的各式卡貼,用來過濾茶葉、有著U形缺口設計的瓷杯,河馬形狀的零錢包,設計成暗藏七八個口袋的巴掌大小包,既是件T恤、系上兩個扣就是圍巾的多用衣……就是這樣一個個瘋狂的創意,賺足了喜歡彰顯個性的年輕人的眼球,最終成就了瘋果街。
瘋果街,并不是瘋果推出的首個創意設計產品的實體店。瘋果創始人王三石說,自2007年9月,首個瘋果實體店“瘋果盒子”開業以來,北京已開了10家瘋果盒子店鋪。設計師只用每個月花上200塊錢,便可以租用到一個盒子,里面放上自己設計的原創商品,由店員負責售賣。
而在瘋果街,10平方米的店面,設計師只用每月繳納900元錢的租金。這在地處黃金商圈的中關村,算得上是很低的價格。
面對提供給設計師的便宜租金,瘋果自身又如何負載黃金商圈的高額租金?王三石坦言,現在的瘋果街區處在微虧狀態,“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找到我們提出了合作,并提供了低于市場價的承租價格,這也讓我們稍微松了一口氣。”
不過,在王三石看來,依靠瘋果街實現盈利并不是他的目標。在“瘋果盒子”階段,瘋果往往只能扮演零售商的角色,將設計師們寄存在盒子里的商品賣出。“通過設計師聚集的街區,我們能夠為設計師們提供更多的服務,包括部分商品生產加工、工藝的培訓等。”
讓越來越多的原創設計師,聚集在類似社區的環境中。走出零售店加工作室的模式,而不只是簡單的創意產品出售,“我希望未來的每一個城市中,瘋果街能成為年輕設計師放飛夢想的地兒,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地標’。”王三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