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發展集團“群對群”投資助力云產業發展

日期:2012-01-10  來源:科學時報
[字體: ]
中關村發展集團成立以來,不斷創新投資模式,從“點對群”投資提升到“群對群”投資,有力地推動包括云計算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日前,中關村發展集團聯合深創投等7家社會投資機構組成的“資本群”,對云計算產業鏈關鍵環節14家企業進行“產業群”投資,總額達2.03億元,預計帶動被投資企業2012年實現產值近27億元。這是國內首次以“群對群”投資模式為云計算產業注入資金,必將強力助推北京云計算產業實現“祥云”騰飛。

與此同時,中關村發展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中關村軟件園與5家云計算企業簽訂入駐協議,根據協議,中關村發展集團將為云計算企業提供落地載體,實現集團母子公司聯手為企業提供“投資+落地”的全方位服務。

從“點對群”提升到“群對群”

在本次投資的2.03億元中,中關村發展集團出資1.3億元,7家投資機構出資7300萬元,預計帶動被投資企業在2012年實現產值近27億元,在2014年實現產值近57.47億元,將有力推動云計算產業集群在北京快速發展。

中關村發展集團成立以來,不斷創新投資模式,從“點對群”投資提升到“群對群”投資,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對社會資本的引領帶動作用,有力推動包括云計算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北京乃至全國的發展。“群對群”這種具有創新性質的投資模式,將為全國范圍內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有益借鑒。

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于軍指出,集團的定位是做中關村示范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驅動器。此次聯合社會資本對云計算產業進行“群對群”投資,標志著集團持續驅動創新能力和帶動社會資本能力再上新臺階。中關村發展集團將堅守市委市政府對集團的定位,努力以市場手段激活中關村各種創新要素,推動示范區“政產學研用”體制機制持續創新,為北京在全國率先形成“創新驅動”格局貢獻力量。

引導社會資本助力創新

當前,活躍在中關村的要素資源眾多,推動自主創新、支持產業發展的愿望強烈。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王汝芳表示,發展集團作為示范區建設的市場化平臺,在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投資、重大項目落地、支持高技術企業發展上形成了一系列創新思路和方式,通過委托貸款加認股權、認股期權等投資模式創新,支持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發展,很好地發揮了平臺優勢和市場作用。

中關村發展集團此次聯合投資的“資本群”,既有央企改制的先行者信達資本、中財投資,也有注冊香港的漢石投資,還有國內知名投資機構深創投、高特佳;既有專注投資互聯網云計算的寬帶資本,也有熟諳中關村企業的中海投資。眾多投資機構在中關村發展集團的帶動下,共同投資云計算產業集群,充分體現了國有資本的強大凝聚力和云計算的強大吸引力。

王汝芳希望社會投資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進一步加強與發展集團的業務合作,在產業發展方向、關鍵技術的研發上形成共識,通過科學有效的合作機制,共同推動中關村自主創新。

助力云計算產業發展

據了解,此次被投資的“產業群”中,有處于硬件設備生產領域,自主研發和生產了中國首臺云計算服務器的天地超云公司;有提供云計算基礎軟件,致力研究世界頂尖云計算操作系統及相關技術的友友天宇公司;還有構建了全球化互聯網云媒體平臺的億贊普公司、國內率先提出云計算環境下“全云審計”的國都興業公司、自主研發出國內第一款智能餐飲管理云平臺的奧琦偉公司、構筑了國內首家行業應用云服務平臺的中搜公司等,這些企業的產品將加速云計算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中的應用,為各類企業提供更加經濟和高效的信息化服務,為人們帶來更加便利和綠色的生活方式。

中搜總裁陳沛說,這次“群對群”投資,不僅為云計算產業鏈相關企業注入可觀資金,也為各投資機構和被投資企業之間以及各企業之間搭建了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平臺。

此次活動中,北京市經信委為中關村軟件園授牌“祥云基地”。北京市經信委副主任姜貴平說,北京是全球最早將云計算產業提升為地區戰略的城市之一。2010年9月,《北京“祥云工程”行動計劃》公布,首次將云計算確立為“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破口”,標志著北京“祥云工程”正式啟動。此次中關村發展集團聯合社會資本投資云計算產業集群,同時其下屬子公司為云計算企業提供落地服務,有力支持了北京市“祥云工程”的實施。

云計算是繼個人電腦、互聯網之后,信息技術領域的第三次變革浪潮,是國際信息技術的前沿領域,它以并行計算、分布式計算和網格計算為核心,將計算任務分布在由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被形象地稱為“云”的資源池上,使用戶能利用手機、照相機等終端產品通過網絡便捷地按需獲取計算能力、存儲空間和信息服務。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