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北京昌平經濟轉型孕育第二個中關村

日期:2012-06-25  來源:北京商報
[字體: ]
 

未來科技城效果圖

未來科技城效果圖

在北京“兩城兩帶、六高四新”中占據“一城、一帶、一高”;棄建別墅打造未來科技城;26家上市企業“老大”組團“看地兒”;明確“三個三”的產業發展方向,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核心……

從房地產經濟占主導,到建設現代化京北創新中心、國際科教新城,形成“三二一”的產業發展格局,成功實行經濟轉型的昌平,高科技將成為它的代名詞。

“賠本”打造

未來科技城

幾年前,昌平區的北七家鎮是有名的別墅區,位于五環和六環之間。幾年前,這里是北京房地產業開發的重點區域之一。

如今,經過三年的建設,未來科技城已初具雛形。

據昌平區區委書記侯君舒介紹,目前,第一批落戶未來科技城的15家央企項目已全面開工,預計明年將全部投入運營。整個未來科技城有望在2015年建成。

未來科技城開建于2009年,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和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兩家央企研究機構已正式投入運營。

記者了解到,建設未來科技城,政府得不到多少土地出讓收益。而且,未來科技城的土地開發成本遠遠高于向央企提供的土地價格——三年來,北京市及昌平區對未來科技城的投入已超過200億元。

“當時,我們已與某房地產開發商簽訂了協議,而且錢已拿到手了。為了轉型發展,讓昌平具有可持續的發展能力,我們決然地退回了這筆資金。”雖然“賠本”,而且還要向外掏錢,但侯君舒認為值。

“舍”才能有“得”。央企的落地帶動了央企上下游公司在昌平注冊,目前在昌平注冊的央企下屬機構已經有上百億元的資金規模。昌平區還在未來科技城北部設了兩個成果轉化基地,期待央企的研究成果能在昌平本地轉化。

此外,不少央企的結算中心將會設在未來科技城內,像中國電信(微博)的結算中心投入運營之后,每年稅收可能就有10億元。

26家上市企業

組團“看地兒”

未來科技城并不是昌平惟一的亮點。發展思路的轉變,讓昌平成為了企業眼中的“香餑餑”。不久前,26家上市企業看中了昌平的環境和未來發展潛力,組團來到昌平正在建設的北京科技商務區(TBD),謀求發展。

北京科技商務區是昌平“兩城兩帶、三城多點”的產業空間布局中的重要一環。據侯君舒介紹,“這是市委、市政府與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建設的一個市級重點項目”。

據了解,北京科技商務區位于京藏高速路與“北清路—七北路”兩條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十字交點,銜接著海淀、昌平兩大科技創新板塊,規劃面積55平方公里,劃分為五大主導功能區,分別是:北部的科技金融島,西部的生命科學產業園,中部的科技商務中心區和科技運動公園,東部的京北數碼港。

“我們將北京科技商務區定位于‘世界城市示范區、科技創新前沿區、京北商務中心區、低碳實踐先行區、宜居生活模范區’。”侯君舒表示,北京科技商務區將重點發展以研發服務、金融保險、信息服務、高端商務為主的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生活性服務業。

目前,這個與中投公司合作正在建設的北京科技商務區(TBD),將面向全球開展招商,重點發展科技金融、科技商務、研發服務三大新興業態,打造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和創業板上市企業總部聚集區。

高新技術產業

成為核心

未來科技城、北京科技商務區僅是昌平轉型發展的一個濃縮。“十二五”期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昌平南部地區已納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范圍,在首都“兩城兩帶、六高四新”的產業發展格局中,昌平占據了“一城”——未來科技城、“一帶”——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帶、“一高”——中關村核心區。

乘著“十二五”的東風,讓昌平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侯君舒告訴記者,目前,昌平已初步形成32家大型央企和15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匯聚昌平、集群發展的態勢,2011年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5:48.5:50,呈現出“三二一”的發展格局。

在二產方面,昌平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形成了能源科技、高端現代制造和生物醫藥三大支柱產業。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三大支柱產業共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59家(按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口徑統計),占全區工業企業總數(320家)的50%;完成工業總產值938.4億元,占全區工業總量(1139.8億元)的82.3%,成為昌平名副其實的經濟支柱。

同時,昌平依托區域資源優勢,著力促進旅游休閑、文化創意、商貿流通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2011年第三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正在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力量;近年來,昌平還廣泛聚集世界高端農業生產要素,積極搶占世界農業科技制高點,“一花三果”的科技含量和發展質量始終保持國內領先、正在與國際水準對接。目前,“一花三果”年收入已突破5億元,累計帶動1萬多戶農民增收,成為首都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轉播到騰訊微博
昌平區區委書記侯君舒

 

昌平區區委書記侯君舒

“三個三”產業發展方向三大支柱產業:能源科技、高端現代制造、生物醫藥

三大先導產業:科技研發、科技商務、信息服務

三大特色產業:都市型現代農業、旅游休閑、文化創意

商報:“十二五”時期昌平的核心任務是什么?

侯君舒:進入“十二五”時期,隨著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戰略構想的實施,昌平在首都發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特別是中關村核心區擴區,給昌平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按照新的形勢要求,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昌平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就是要抓住歷史機遇,推動轉型升級,集中力量建設現代化京北創新中心、國際科教新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轉型發展作為主線。

商報:未來,昌平的產業結構將如何調整?

侯君舒:今后,昌平將主要抓住建設中關村核心區的機遇,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推動產業結構由房地產和制造業為主導向高新技術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轉變。

首先就是逐步降低房地產在區域經濟中的比重。我們把六環路以南原規劃的約10平方公里住宅用地調整為科研和產業用地,為中關村核心區建設提供空間。過去五年,房地產稅收占全區地稅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0個百分點,房地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了近6個百分點。

同時,我們還將清理退出低端產業、加快發展高端產業。

商報:發展高端產業已成為共識,哪些產業將成為昌平未來的支點?

侯君舒:進入“十二五”時期,按照市委、市政府對首都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我們明確提出要“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商報:如何保障昌平產業結構調整的順利實現?

侯君舒:我們提出了增長動力的轉變。這主要是發揮昌平智力密集、創新活躍的優勢,加快建設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促進增長動力由擴大投資規模和增加資源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重點抓好三件事:匯集人才、完善服務、構筑載體。

商報:未來的昌平什么樣?

侯君舒:到2015年,未來科技城和沙河大學城都將全面建成,北京科技商務區建設將初具規模,形成宜居宜業、體現世界城市最新發展的高端城市形象。昌平新城東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一河兩岸、東西聯動,舊城復興、新區騰飛”,形成具有田園特色的現代都市風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