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房山園”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落戶中關村

日期:2013-01-3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體: ]

  今日上午,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與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正式簽訂共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房山園”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北京市副市長、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黨組書記茍仲文向北京市房山區委書記劉偉頒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的牌匾。自此,已走過兩年創新之路的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正式成為今年首都第一家納入中關村示范區優化布局后的產業集聚園。

 

 

    今日上午,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郭洪(前排右)與北京市房山區區長祁紅(前排左)正式簽訂共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房山園”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北京市副市長、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黨組書記茍仲文(右)向北京市房山區委書記劉偉(左)頒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的牌匾。

    “在總面積15.73平方公里的房山園中,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作為集‘研發、生產、服務’于一體的實體經濟產業集群,今后將充分利用中關村示范區在政策、資金、技術、人才和服務等方面的優勢,邁上創新驅動的新臺階。”北京市房山區區長祁紅說道。

    據統計,目前,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投產、在建、簽約和在談項目約60個,2012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22.13億元,3家投產企業實現產值約8億元,稅收3700多萬元,解決就業1800多人。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郭洪介紹,這次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布局優化調整,將原有的233平方公里的中關村示范區由“一區十園”擴大到488平方公里的“一區十六園”,從而使中關村科技園區覆蓋了北京市所有區縣。這并不僅僅在于空間數量的增加,其實質是在布局上的優化。

    “目前,園區優化空間布局工作進入實施階段。中關村示范區多年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將覆蓋到房山區,一方面園區核心區的高端科技成果資源轉化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此舉將改變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人才、金融、服務等一系列高端要素,也將聚集到房山高端制造業新區。”郭洪說道。

    據悉,在快速發展的基礎上,中關村科技園“1+6”系列政策的先行先試,將為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跨越式發展創造有力條件。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將進一步加強與中關村管委會對接,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人才流動、政策咨詢、金融服務等與中關村管委會多渠道合作機制,并依托中關村積極推進全球資源“高端鏈接”和“走出去”戰略,大幅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并吸引國際領先高新技術項目入駐。

    到“十二五”末,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年預計產值達500億元,創造稅收約25億元,解決就業約2萬人;到2020年,預計產值達2000億元,創造稅收超100億元,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崗位10萬個。

    相關資料:

    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是由北京市政府批準,于2011年7月21日經北京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國土局、市規劃委六部門聯合發文成立的唯一一個市級高端制造業基地,位于房山區竇店鎮中部,起步區規劃面積5.85平方公里,核心區12平方公里,擴展區30平方公里。基地以建設“兩個率先”示范區為發展目標,堅持走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融合發展新路,重點吸納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全產業鏈集群,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作為北京市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聚集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和產業帶動力的規模企業,打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長安汽車、京西重工減震器以及國能電力三維鋰電池等項目建成投產;北車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北控綠色科技產業園、金朋達無人機、北京礦大節能研發基地、北京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排氣系統、新材料科技產業園等6個在建項目預計年內至2014年初陸續建成投產;另外,還有一批園區配套產業和裝備制造領域的優質項目已經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項目落地細節的商務談判正在同步推進。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