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大興園:三次跨越走出特色園區之路

日期:2013-06-18  來源:北京商報
[字體: ]

[提要]  在京開高速公路與南六環路交匯處的西南側,有一片以生物醫藥為發展特色的土地,33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星羅棋布,這就是大興園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以下簡稱“醫藥基地”)。伴隨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三次跨越發展,醫藥基地走出了一條特色園區發展之路,一個國內首屈一指的生物醫藥產業園正在中關村崛起。

 

 

大興園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全景鳥瞰效果圖

  大興園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全景鳥瞰效果圖

  在京開高速公路與南六環路交匯處的西南側,有一片以生物醫藥為發展特色的土地,33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星羅棋布,這就是大興園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以下簡稱“醫藥基地”)。伴隨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三次跨越發展,醫藥基地走出了一條特色園區發展之路,一個國內首屈一指的生物醫藥產業園正在中關村崛起。

  三次跨越式發展

  “自2006年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以來,醫藥基地建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至2012年,園區總收入突破100億元。”醫藥基地管委會副主任何建濤表示,“醫藥基地發展中共經歷了三個重要節點,也可以稱之為三次跨越式發展。”

  2006年,基地獲得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獲得批復后,被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并獲批為北京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自此,醫藥基地成為定位明確、空間充足的生物醫藥專業化園區。

  2010年,在新區行政資源整合的大背景下,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資源整合,實現品牌、招商、產業布局的統一;一批入駐基地的示范性產業項目陸續投產,年產值突破50億元,產業格局初具形態。生物醫藥產業資源的整合為園區產業鏈建設提供了重要基礎。

  2012年,華潤、同仁堂、科創等一批龍頭生物醫藥企業集團進駐醫藥基地,為醫藥基地下一階段的跨越提升奠定了雄厚的產業基礎。

  搭建全產業鏈服務平臺

  何建濤表示,醫藥基地從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發孵化、藥證審批、生產制造、市場流通、終端銷售五個環節入手,從企業需求出發,以整合產業資源為主要途徑,搭建全產業鏈服務平臺,提升對生物醫藥產業的促進能力,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

  在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環節,園區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圍繞研發、中試搭建一系列專業服務平臺,開展市場化運作,幫助企業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效率;在藥證審批環節,依托核心機構建立了藥證審批綠色通道,極大提高了審批效率;在生產制造環節,園區提供全程的跟蹤服務和指導;在市場流通環節,園區為企業提供了強大的渠道支撐;在終端銷售環節,園區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合作,推進重點產品納入基本藥物和醫保目錄,推動企業產品按程序進入醫療系統,提高審批效率。

  啟動南擴區計劃

  截至目前,醫藥基地企業總數已達330余家,形成了“1+4+2”的特色產業格局,并在各個板塊聚集了一批領先企業和項目。

  據介紹,“1”是指依托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形成醫藥研發及檢驗機構板塊;“4”是指四大主題板塊,分別為生物制藥板塊、現代中藥板塊、創新化藥板塊、醫療器械板塊;“2”是指保健品產業和動物疫苗及動物用藥板塊兩個拓展板塊。

  2012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的批復》,醫藥基地南擴區納入了中關村空間調整范圍。

  何建濤表示,基地南擴區將在已形成的產業板塊基礎上,在生物制藥、現代中藥、創新高仿化學藥、醫療器械領域,形成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研發和產品優勢;同時擴大生物農業及獸藥和保健食品等相關高附加值產業;通過產業鏈條各環節的互補與互動,實現園區產業集聚效應,打造在國際、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示范園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