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北京市科委了解到,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申報工作正式啟動。今年,科技新星計劃的實施將立足“科技北京”建設,重點圍繞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新星計劃的實施,將為在《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科技北京發展建設規劃》(以下簡稱《“十二五”科技北京規劃》)中提出的“全力推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提供強大的原動力。
為中關村人才特區
選拔新星
據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科技新星計劃的實施,將在面向社會廣泛征集的基礎上,重點圍繞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積極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充分發揮人才單位的積極性和主體作用,探索建立適合企業科技人才特點和符合創新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類新星選拔評價方式。
同時,立足“科技北京”建設,融合首都科技項目、平臺和政策資源,深化與區縣和重點單位的合作培養,探索科技新星計劃與市自然基金、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以及科技領軍人才團隊建設的有機鏈接,實現科技人才培養優先投入和統籌推進。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是北京市科委組織實施的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劃,面向35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進行選拔,通過資助其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促其脫穎而出,成長為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性科技后備人才。
自1993年實施以來,科技新星計劃共選拔培養了18批1475人,一大批入選人員在各自學術領域和單位嶄露頭角,很多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有的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有的成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甚至入選兩院院士。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作為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受到科研人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已成為首都地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的品牌。
鼓勵高端人才
獻身新興產業
為“加快推進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在《“十二五”科技北京規劃》中提出,將大力聚集拔尖領軍人才和培養創新型人才。北京市科委將深入落實“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聚集工程”,加快引進站在國際科技與產業發展前沿的海歸人才,優先支持高層次人才領銜科技重大專項。
據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北京市將優先支持高層次人才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在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環境保護等領域,優先布局一批北京市科技重大專項,逐步形成覆蓋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科技專項體系以及與之相配套的人才集群;圍繞國家和北京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人才特區布局和優先支持一批重大產業工程和項目。
同時,《“十二五”科技北京規劃》中還明確將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機構。據了解,未來北京市將借鑒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成功經驗,引導社會力量建設一批新型機制研發機構,推動企業和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等研究單位在前沿科學領域創建新型研究機構;支持未來科技城入駐央企等一批研發機構建設;整合全市優質科技資源,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建設前沿技術實驗室、創意實驗室,配設一定科研條件,強化應用基礎科學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究的對接轉換。
人才機制和服務體系將有新突破
據介紹,為“加快推進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未來五年,北京市在完善人才體制機制和優化人才服務體系方面也將有新的突破。
《“十二五”科技北京規劃》中提出,北京市將建立和完善以高端人才為核心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支持領軍人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鼓勵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建立人才在企業、高校院所之間的雙向流動機制,支持優秀人才進入產業技術聯盟等新型產業組織;完善創業扶持、戶籍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統一規劃集中建設一批面向創新創業人才的公共租賃住房。此外,北京市科委還將加強中關村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優化人才資源配置。
據了解,未來北京市將建設中關村高層次人才創業支持體系。依托留學人員創業園、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建立健全從項目植入到市場評估、法律咨詢、資金投入等全過程服務體系;探索加大示范區內重大科技專項間接經費列支比例,深入推進股權激勵改革試點工作,形成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等。
此外,北京市還將完善高層次人才發展的服務體系。在一批有條件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研發機構,推行與國際接軌的科研管理制度;擴大科研機構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健全科研成果質量、人才隊伍建設、管理運行機制等方面的綜合評價體系;注重加強“軟環境”建設,大力倡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科研環境等。